柴油机喷雾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6页 |
1.1.1 排放法规及微粒生成机理 | 第11-13页 |
1.1.2 燃油喷雾燃烧特性相关概念介绍 | 第13-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柴油机火焰浮起长度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实验研究 | 第16-17页 |
1.2.2 数值研究 | 第17-18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设备的设计及改进 | 第20-36页 |
2.1 定容燃烧弹 | 第21-22页 |
2.2 燃油喷射系统 | 第22-24页 |
2.2.1 燃油喷射时刻控制装置 | 第23页 |
2.2.2 燃油压力调节装置 | 第23-24页 |
2.2.3 燃油油量调节装置 | 第24页 |
2.3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4-29页 |
2.3.1 燃烧火焰图像采集装置 | 第24-27页 |
2.3.2 实时数据采集装置 | 第27-29页 |
2.4 加热及冷却系统 | 第29-32页 |
2.4.1 加热系统 | 第29-31页 |
2.4.2 冷却系统 | 第31-32页 |
2.5 进、排气及加压系统 | 第32-34页 |
2.5.1 进气加压系统 | 第32-33页 |
2.5.2 排气系统 | 第33-34页 |
2.6 软件部分 | 第34-35页 |
2.7 系统调试 | 第3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 第36-48页 |
3.1 实验参数的确定 | 第36-39页 |
3.1.1 实验参数选择 | 第36-39页 |
3.1.2 实验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 | 第39页 |
3.2 实验过程/步骤 | 第39-42页 |
3.2.1 实验环境的准备 | 第39-41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41页 |
3.2.3 设备整理 | 第41-42页 |
3.3 数据处理方法和过程 | 第42-47页 |
3.3.1 图像数据测量 | 第42-44页 |
3.3.2 实时参数值的获取 | 第44-46页 |
3.3.3 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柴油火焰浮起长度实验结果 | 第48-60页 |
4.1 实验参数对火焰浮起长度影响 | 第48-52页 |
4.1.1 喷油压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4.1.2 初始环境压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3 初始环境温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4 初始环境密度的影响 | 第52页 |
4.2 浮起长度经验公式拟合 | 第52-57页 |
4.2.1 拟合方法 | 第52-55页 |
4.2.2 经验公式拟合结果 | 第55-57页 |
4.3 空气卷吸率及soot生成 | 第57-59页 |
4.3.1 浮起长度对空气卷吸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2 空气卷吸率与soot生成的关系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不同燃油差异研究及仿真计算 | 第60-64页 |
5.1 不同燃油对火焰浮起长度的影响研究 | 第60-63页 |
5.1.1 煤油火焰浮起长度 | 第60-61页 |
5.1.2 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