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0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项目来源 | 第14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4 本研究区前人研究主要成果 | 第16-17页 |
| 1.5 本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7页 |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1.6.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6.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概况 | 第20-26页 |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概况 | 第20-22页 |
| 2.2 水文地质 | 第22-23页 |
| 2.3 植被覆盖 | 第23-24页 |
| 2.4 土地利用 | 第24页 |
| 2.5 水资源 | 第24-25页 |
| 2.5.1 地表水资源 | 第24页 |
| 2.5.2 地下水资源 | 第24-25页 |
| 2.5.3 水资源总量 | 第25页 |
| 2.6 人口和经济状况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26-39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3.1.1 研究区概况 | 第27页 |
| 3.1.2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第27-28页 |
| 3.1.3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 3.2.1 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组分组成特征 | 第28-30页 |
| 3.2.2 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 | 第30页 |
| 3.2.3 浅层地下水主要离子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30-33页 |
| 3.2.4 浅层地下水氮、磷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33-34页 |
| 3.2.5 影响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 3.3 讨论 | 第36-38页 |
| 3.4 结论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质量评价 | 第39-48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 4.1.1 研究区概况 | 第40页 |
| 4.1.2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第40-41页 |
| 4.1.3 数据处理 | 第41-43页 |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 4.2.1 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 | 第43-44页 |
| 4.2.2 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 | 第44-45页 |
| 4.3 讨论 | 第45-47页 |
| 4.4 结论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喀斯特山区不同农业用地土壤质量演变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 第48-56页 |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 5.1.1 研究区概况 | 第49页 |
| 5.1.2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 第49页 |
| 5.1.3 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 5.2.1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50-51页 |
| 5.2.2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浅层地下水质量变化 | 第51-52页 |
| 5.2.3 不同农业用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 第52-53页 |
| 5.3 讨论 | 第53-54页 |
| 5.4 结论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 附录 | 第66-68页 |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