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纳米光学天线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器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体基本原理及数值计算 | 第15-29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表面等离子体基本原理 | 第15-25页 |
2.2.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条件 | 第15-16页 |
2.2.2 表面等离子体的产生及色散关系 | 第16-22页 |
2.2.3 表面等离子体相关参量 | 第22-23页 |
2.2.4 表面等离子体的激发方法 | 第23-25页 |
2.3 数值计算方法简介 | 第25-27页 |
2.3.1 有限元法 | 第26页 |
2.3.2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纳米天线设计与分析 | 第29-40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缝隙八木纳米天线单元模型 | 第29-30页 |
3.3 缝隙八木纳米天线单元辐射特性分析 | 第30-33页 |
3.4 缝隙八木纳米天线阵列及其吸收特性 | 第33-39页 |
3.4.1 缝隙八木纳米天线阵列结构 | 第33-34页 |
3.4.2 缝隙八木天线阵列吸收特性分析 | 第34-37页 |
3.4.3 缝隙间距对天线阵列吸收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4 天线厚度对天线阵列吸收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超材料吸收器设计与分析 | 第40-60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谐振单元结构建模与分析 | 第40-43页 |
4.3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超材料太阳能吸收器 | 第43-51页 |
4.3.1 超材料太阳能吸收器结构 | 第43-44页 |
4.3.2 超材料太阳能吸收器吸收特性及几何参数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3 入射光状态对吸收特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4 吸收器的吸收机理分析 | 第47-51页 |
4.4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超材料纳米环柱吸收器 | 第51-59页 |
4.4.1 超材料纳米环柱吸收器结构 | 第51页 |
4.4.2 超材料纳米环柱吸收器吸收特性及几何参数的影响 | 第51-54页 |
4.4.3 入射光状态对吸收特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4 吸收器的吸收机理分析 | 第55-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主要工作回顾 | 第60页 |
5.2 问题及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