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摊贩的存续与综合治理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流动摊贩的特征分析 | 第11-13页 |
·流动摊贩管理的国内外经验 | 第13-15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逻辑图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流动摊贩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概述 | 第17-24页 |
·流动摊贩概述 | 第17-21页 |
·流动摊贩的历史回顾 | 第17-18页 |
·流动摊贩的概念解析 | 第18页 |
·流动摊贩人员结构分析 | 第18-21页 |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概述 | 第21-24页 |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制度依据 | 第21页 |
·解析我国城市综合执法部门 | 第21-24页 |
3. 我国流动摊贩管理现状及其管理困境 | 第24-38页 |
·流动摊贩存在的必然性分析 | 第24-27页 |
·流动摊贩存在必然性的“推力”分析 | 第25-26页 |
·流动摊贩存在必然性的“拉力”分析 | 第26-27页 |
·流动摊贩的治理取向分析 | 第27-31页 |
·流动摊贩存在的外部性分析 | 第27-30页 |
·流动摊贩治理的取向选择 | 第30-31页 |
·流动摊贩管理所遭遇的困境 | 第31-35页 |
·城管执法形象与执法效果差 | 第31-32页 |
·流动摊贩治理方式的两难选择 | 第32-33页 |
·管理困境的突出表现及其影响 | 第33-35页 |
·我国在流动摊贩治理方面的探索 | 第35-38页 |
·从“禁”到“限”的尝试 | 第35-36页 |
·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尝试:革新西里模式 | 第36页 |
·对探索的总结 | 第36-38页 |
4. 我国流动摊贩遭遇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8-44页 |
·治理理念的偏差 | 第38-40页 |
·作为弱势群体的流动摊贩 | 第38-39页 |
·治理理念的偏差 | 第39-40页 |
·城市管理困境中的利益之争 | 第40-42页 |
·待改进的绩效考评体系 | 第40页 |
·摊贩追求自身生存权 | 第40-41页 |
·两者的利益冲突 | 第41-42页 |
·城管执法部门作为管理末端的实际困难 | 第42-43页 |
·城管主要是行使“末端”管理职能 | 第42页 |
·跨部门合作机制有待理顺 | 第42-43页 |
·城管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 第43页 |
·管理主体单一化 | 第43-44页 |
5. 破除流动摊贩管理困境的对策 | 第44-52页 |
·国外治理经验借鉴 | 第44-45页 |
·泰、印:维护生存权高于市容 | 第44-45页 |
·美、法:依法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 第45页 |
·韩国:摊贩协会与区域管理 | 第45页 |
·强化人本管理理念、尊重生存权 | 第45-46页 |
·依法管理、保障生存权 | 第46-47页 |
·完善城市管理法制 | 第46-47页 |
·加速流动摊贩地位合法的进程 | 第47页 |
·实现利益平衡的制度安排 | 第47-49页 |
·明确政府责任、增强政策的积极回应 | 第48页 |
·优化考评体系、监督行政执法 | 第48页 |
·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 第48-49页 |
·促使流动摊贩自身的转变 | 第49页 |
·拓宽公民参与渠道 | 第49-51页 |
·发挥社区功能、促使摊贩社区化 | 第49-50页 |
·培养摊贩组织 | 第50-51页 |
·执法流程再造示意图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