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负载型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化学沉积可控合成及催化应用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64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负载型金属纳米颗粒第17-25页
        1.2.1 化学还原法第18-23页
        1.2.2 热分解法第23-24页
        1.2.3 声化学合成法第24页
        1.2.4 辐射法第24-25页
    1.3 光化学在金属纳米颗粒领域的应用第25-33页
        1.3.1 光还原法第25-26页
        1.3.2 光沉积法第26页
        1.3.3 多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合成第26-28页
        1.3.4 负载型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催化产氢研究第28-33页
    1.4 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第33-43页
        1.4.1 纳米颗粒的烧结第33-34页
        1.4.2 提高纳米颗粒热稳定性的方法第34-43页
    1.5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催化氧化第43-46页
        1.5.1 前驱体类型的影响第43-44页
        1.5.2 载体及助剂的影响第44-45页
        1.5.3 金属种类的影响第45页
        1.5.4 颗粒尺寸的影响第45-46页
        1.5.5 多金属合金的影响第46页
    1.6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第46-48页
        1.6.1 立项依据第46-47页
        1.6.2 研究内容第47-48页
    1.7 参考文献第48-64页
第二章 介孔TiO_2负载Cu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甲醛重整产氢应用第64-77页
    2.1 引言第64-65页
    2.2 实验过程第65-66页
        2.2.1 材料制备第65页
        2.2.2 光催化反应第65-66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6-74页
        2.3.1 负载型Cu纳米颗粒的合成第66-69页
        2.3.2 Cu纳米颗粒的表征第69-72页
        2.3.3 Cu-TiO_2体系光催化机理讨论第72-73页
        2.3.4 其他金属盐在甲醛溶液体系中的还原第73-74页
    2.4 本章小结第74页
    2.5 参考文献第74-77页
第三章 负载型单金属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其正己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第77-89页
    3.1 引言第77-78页
    3.2 实验过程第78-79页
        3.2.1 载体(EP-TiO_2)制备第78-79页
        3.2.2 原位光沉积过程第79页
        3.2.3 催化反应第7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9-85页
        3.3.1 负载Pt催化剂表征第79-84页
        3.3.2 负载Pt催化剂催化结果第84-85页
        3.3.3 负载Au和Pd催化剂表征第85页
    3.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3.5 参考文献第86-89页
第四章 负载型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其正己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第89-105页
    4.1 引言第89-90页
    4.2 实验过程第90-91页
        4.2.1 载体(EP-TiO_2)制备第90页
        4.2.2 一步原位共同光沉积过程第90-91页
        4.2.3 催化反应第91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1-101页
        4.3.1 负载AuPt催化剂的表征第91-98页
        4.3.2 负载AuPt合金的催化结果第98-100页
        4.3.3 其他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表征第100-101页
    4.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4.5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第五章 AuPtPd三金属合金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其超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研究第105-122页
    5.1 引言第105-106页
    5.2 实验过程第106-108页
        5.2.1 载体(EP-TiO_2)制备第106页
        5.2.2 光沉积法合成AuPtPd三金属合金纳米颗粒第106页
        5.2.3 浸渍法合成AuPtPd三金属纳米颗粒第106-107页
        5.2.4 胶体-光沉积法合成AuPtPd三金属纳米颗粒第107页
        5.2.5 催化反应第107-108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8-119页
        5.3.1 负载AuPtPd催化剂的表征第108-112页
        5.3.2 AuPtPd合金的超高温稳定性第112-115页
        5.3.3 AuPtPd合金的优良抗氧化性能第115-116页
        5.3.4 块体相图的拓展:在AuPtPd不混溶区域制备合金第116-117页
        5.3.5 AuPtPd合金的催化结果第117-118页
        5.3.6 光沉积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第118-119页
    5.4 本章小结第119页
    5.5 参考文献第119-122页
第六章 Au-Pt-Pd体系的高温纳米合金相图研究第122-144页
    6.1 引言第122-123页
    6.2 实验过程第123页
        6.2.1 载体(EP-TiO_2)制备第123页
        6.2.2 光沉积法合成AuPtPd三金属合金纳米颗粒第123页
        6.2.3 正己烷催化燃烧反应第123页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23-141页
        6.3.1 投影图中富金区域的相变过程第125-129页
        6.3.2 投影图中富铂区域的相变过程第129-132页
        6.3.3 投影图中不混溶区域的连结线第132-136页
        6.3.4 投影图中的底边点第136-137页
        6.3.5 AuPtPd纳米相图与块体相图的关系研究第137-139页
        6.3.6 AuPtPd纳米相图与催化性能的关系研究第139-141页
    6.4 本章小结第141页
    6.5 参考文献第141-14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4-146页
附录 试剂、仪器及材料表征第146-151页
    附录Ⅰ 试剂信息第146-148页
    附录Ⅱ 实验仪器第148-149页
    附录Ⅲ 表征技术第149-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透镜数字全息显微图像增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课堂教学环境信息化支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