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长三角时空收缩与空间结构演变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7-31页
    1.1 研究缘起第17-22页
        1.1.1 国家高速铁路网的规划与建设第17-20页
        1.1.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群发展第20-22页
    1.2 研究问题第22页
    1.3 概念界定第22-26页
        1.3.1 高速铁路第22-23页
        1.3.2 城市群第23-26页
    1.4 研究意义第26-28页
        1.4.1 研究视角第26-27页
        1.4.2 研究意义第27-28页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8-31页
        1.5.1 研究方法第28-29页
        1.5.2 技术路线第29-31页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1-45页
    2.1 关于高速铁路空间影响效应的研究第31-38页
        2.1.1 高速铁路对区域交通的影响第31-35页
        2.1.2 高速铁路对区域空间的影响第35-38页
    2.2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变的研究第38-42页
        2.2.1 人口分布与流动第39页
        2.2.2 产业空间布局第39-40页
        2.2.3 城镇体系与空间结构第40-42页
    2.3 本章小结第42-45页
3 理论:时间——空间分析的一个关键变量第45-63页
    3.1 相关理论29第45-53页
        3.1.1 时间:技术视角下的机动性考量第45-48页
        3.1.2 时间:社会学视角下的行为考量第48-50页
        3.1.3 时间:经济学视角下的成本考量第50-53页
    3.2 技术工具第53-62页
        3.2.1 时空地图技术第53-55页
        3.2.2 空间插值技术第55-60页
        3.2.3 空间分析技术第60-62页
    3.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4 长三角地区高速交通廊道的发展与演变第63-77页
    4.1 长三角空间范围的历史演变及本文的空间界定第63-65页
        4.1.1 历史演变第63-64页
        4.1.2 范围界定第64-65页
    4.2 长三角城市群高速交通廊道的演变第65-76页
        4.2.1 路网形态第65-73页
        4.2.2 规模里程第73-74页
        4.2.3 客流分配第74-76页
    4.3 本章小结第76-77页
5 长三角地区时空收缩变迁特征研究第77-106页
    5.1 时空地图的绘制方法第77-80页
        5.1.1 基础数据第78-79页
        5.1.2 时间计算第79-80页
        5.1.3 地理数据提取第80页
        5.1.4 时空地图转换第80页
    5.2 时空地图呈现及分析第80-100页
        5.2.1 整体特征分析第80-86页
        5.2.2 城市单元分析第86-100页
    5.3 长三角地区时空收缩特征第100-104页
        5.3.1 “等级+网络”、层级扁平第100-102页
        5.3.2 空间超导、圈层复合第102-103页
        5.3.3 方向变迁、断裂位移第103-104页
    5.4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6 时空收缩影响下的空间结构变迁第106-138页
    6.1 传统的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结构第106页
    6.2 基于人口数据的长三角社会空间演变第106-120页
        6.2.1 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增速分析第107-110页
        6.2.2 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增速分析第110-113页
        6.2.3 城镇人口和常住人口的综合分析第113-114页
        6.2.4 分行业就业人口空间分布及增速分析第114-120页
    6.3 基于GDP数据的长三角产业空间演变第120-132页
        6.3.1 地区生产总值演变分析第120-124页
        6.3.2 分行业地区生产总值第124-132页
    6.4 基于建设用地数据的长三角地理空间演变第132-135页
    6.5 讨论第135-138页
7 高铁影响下长三角空间发展战略展望与建议第138-150页
    7.1 长三角地区的空间发展规划第138-143页
    7.2 长三角地区的高铁网络规划第143-144页
    7.3 高铁影响下长三角地区区域空间结构的展望第144-146页
        7.3.1 从网络型向“多都市圈复合型”转变第144-145页
        7.3.2 高速铁路将重塑区域产业空间格局第145-146页
    7.4 应对策略建议第146-148页
        7.4.1 高铁供给侧层面:加强有效供给和引导第146页
        7.4.2 优化高铁廊道内职住空间组合第146-147页
        7.4.3 提高产业异地联动水平第147页
        7.4.4 完善都市圈协同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整合第147-148页
    7.5 本章小结第148-150页
8 结论第150-154页
    8.1 论文主要结论第150-151页
    8.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51-152页
    8.3 后续研究方向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4页
作者简介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M/n排队模型的动态生产物流运输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下一篇:我国高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