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岚县“岚城面塑供会”民俗活动的考察研究--以面塑供品为中心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供会”民俗的生成空间 | 第10-11页 |
| ·自然生态空间 | 第10页 |
| ·历史文化空间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和缘起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与述评 | 第12-13页 |
| ·“岚城供会”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民间面塑艺术研究概况 | 第13页 |
|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理论 | 第13-15页 |
| ·解释人类学理论 | 第13-14页 |
| ·民俗符号论 | 第14-15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论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田野调查法 | 第16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6-19页 |
| ·选题目的 | 第16-17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文化重建 | 第16-17页 |
| ·从文化多样性到面塑艺术 | 第17页 |
| ·选题意义 | 第17-19页 |
| ·学术意义 | 第17-18页 |
| ·现实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供会”民俗的展演与复写 | 第19-28页 |
| ·与“供会”相关的口承语言民俗 | 第19-20页 |
| ·“供会”起源传说 | 第19-20页 |
| ·“供会”食俗传说 | 第20页 |
| ·“供会”组织方式 | 第20-22页 |
| ·“纠首”负责的组织领导方式 | 第20-21页 |
| ·取之于民的经费筹集渠道 | 第21-22页 |
| ·围绕“神”的活动过程 | 第22-25页 |
| ·搭神楼 | 第22页 |
| ·请神 | 第22-23页 |
| ·祭神 | 第23-24页 |
| ·娱神 | 第24-25页 |
| ·送神 | 第25页 |
| ·围绕面塑供品的活动过程 | 第25-27页 |
| ·捏供 | 第25-26页 |
| ·摆供 | 第26页 |
| ·赏供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面塑供品的制作与特点 | 第28-36页 |
| ·面塑的制作 | 第28-30页 |
| ·制作原料 | 第28页 |
| ·制作工具 | 第28-29页 |
| ·制作过程 | 第29-30页 |
| ·和面 | 第29页 |
| ·捏制 | 第29页 |
| ·蒸制 | 第29-30页 |
| ·点染插花 | 第30页 |
| ·面塑的造型 | 第30-33页 |
| ·造型技法 | 第30-31页 |
| ·造型特点 | 第31-33页 |
| ·互渗性 | 第31页 |
| ·超时空性 | 第31-32页 |
| ·象征性 | 第32页 |
| ·概括性 | 第32页 |
| ·程式性 | 第32-33页 |
| ·动态性 | 第33页 |
| ·面塑的色彩 | 第33-34页 |
| ·着色技法 | 第33-34页 |
| ·颜料点染 | 第33页 |
| ·色面捏制 | 第33-34页 |
| ·用色特点 | 第34页 |
| ·红色的使用为主 | 第34页 |
| ·鲜亮色彩搭配使用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面供指符的民俗所指 | 第36-43页 |
| ·素色吊供的民俗所指 | 第36-38页 |
| ·面塑类型 | 第36页 |
| ·所指向的俗民情感 | 第36-38页 |
| ·素色摆供的民俗所指 | 第38-40页 |
| ·面塑类型 | 第38-39页 |
| ·所蕴含的民俗意义 | 第39-40页 |
| ·彩色面供的民俗所指 | 第40-42页 |
| ·面塑类型 | 第40-41页 |
| ·所涵盖的民俗思想 | 第41-42页 |
| ·阴阳思想 | 第41页 |
| ·五行观念 | 第41-42页 |
| ·官宦功名 | 第42页 |
| ·生命意识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供会”民俗的传承与保护 | 第43-48页 |
| ·“供会”民俗的传承 | 第43-46页 |
| ·“供会”民俗的横向扩布 | 第43页 |
| ·“供会”民俗的纵向传承 | 第43-44页 |
| ·“供会”民俗的传承方式 | 第43-44页 |
| ·“供会”民俗的历史演变 | 第44页 |
| ·“供会”民俗的传承发展机制 | 第44-46页 |
| ·民间信仰是“岚城面塑供会”生成延传的根本源泉 | 第45页 |
| ·审美追求是“岚城面塑供会”丰富扩展的内在动力 | 第45-46页 |
| ·“供会”民俗的保护 | 第46-47页 |
| ·地方政府 | 第46页 |
| ·新闻媒体 | 第46-47页 |
| ·传承主体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1 | 第51-53页 |
| 附录2 | 第53-54页 |
| 附录3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