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1.3.1 府际合作治理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9页 |
1.3.2 府际合作治理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1.3.3 国外对府际合作治理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府际合作治理纠纷的界定 | 第12-15页 |
2.1 府际合作治理的概念 | 第12-13页 |
2.2 府际合作治理纠纷的内涵 | 第13-15页 |
第3章 府际合作治理产生的纠纷现状分析 | 第15-21页 |
3.1 府际合作治理纠纷的性质 | 第15页 |
3.2 府际合作治理纠纷类型化分析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3.3 府际合作治理纠纷的类型 | 第16-21页 |
3.3.1 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 | 第16-18页 |
3.3.2 地方政府与公民之间 | 第18-19页 |
3.3.3 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 | 第19-21页 |
第4章 府际合作治理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与困境 | 第21-28页 |
4.1 上级行政机关解决机制 | 第21-22页 |
4.2 行政调解解决机制 | 第22-23页 |
4.3 行政裁决解决机制 | 第23-24页 |
4.4 行政复议解决机制 | 第24-25页 |
4.5 行政诉讼解决机制 | 第25-26页 |
4.6 共同协商解决机制 | 第26-28页 |
第5章 府际合作治理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制度设计 | 第28-36页 |
5.1 府际合作治理纠纷摆脱困境的路径 | 第28-29页 |
5.2 仲裁解决机制的制度设计 | 第29-36页 |
5.2.1 确立仲裁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30页 |
5.2.2 明确仲裁协议的构成要件 | 第30-31页 |
5.2.3 保障仲裁机构的独立性 | 第31-32页 |
5.2.4 构建科学的仲裁程序 | 第32-33页 |
5.2.5 运用新型仲裁方式 | 第33-34页 |
5.2.6 建立仲裁司法监督机制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