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纺织纤维(纺织原材料)论文

杂合重组包裹丝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4-44页
    1.1 蜘蛛丝简介第14-32页
        1.1.1 前言第14页
        1.1.2 蜘蛛丝种类、性能和分子结构第14-22页
        1.1.3 蜘蛛丝体内纺丝机制第22-25页
        1.1.4 蛛丝蛋白的制备与蛛丝的仿生第25-27页
        1.1.5 蛛丝的功能化修饰第27-31页
        1.1.6 蛛丝的力学性能的优化第31-32页
    1.2 蛋白质内含子简介第32-34页
        1.2.1 前言第32页
        1.2.2 蛋白质内含子的分类第32页
        1.2.3 蛋白质内含子的应用第32页
        1.2.4 蛋白质内含子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定向筛选第32-34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34-38页
    参考文献第38-44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4-54页
    2.1 克隆的构建与转化第44-45页
        2.1.1 材料、试剂及器具第44页
        2.1.2 操作步骤第44-45页
    2.2 克隆的鉴定以及质粒DNA的抽提第45-47页
        2.2.1 材料、试剂及器具第45页
        2.2.2 操作步骤第45-47页
    2.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第47-49页
        2.3.1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第47-48页
        2.3.2 含有His-tag的蛋白纯化第48页
        2.3.3 蛋白质复性第48-49页
    2.4 蛋白质的柱上剪接第49页
    2.5 蛋白质的柱上酶切第49页
    2.6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量蛋白质浓度第49-50页
    2.7 蛋白质浓缩第50页
    2.8 蛋白质样品的定性第50-52页
        2.8.1 材料、试剂及器具第50页
        2.8.2 操作步骤第50-52页
    2.9 生物学检测技术第52-54页
        2.9.1 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52页
        2.9.2 扫描探针显微镜第52-53页
        2.9.3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Spectroscopy)第53页
        2.9.4 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 CD)第53-54页
3 携带外源蛋白质的重组包裹丝的制备第54-78页
    3.1 研究背景第54-56页
    3.2 材料与实验方法第56-61页
        3.2.1 表达质粒的构建第56-58页
        3.2.2 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第58-60页
        3.2.3 丝纤维的制备第60页
        3.2.4 丝纤维中外源蛋白的稳定性检测第60-61页
        3.2.5 单丝的性能检测第61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61-71页
        3.3.1 蛋白质表达和标记第61-63页
        3.3.2 杂合丝的制备第63-65页
        3.3.3 杂合丝携带外源蛋白的能力第65-67页
        3.3.4 共纺入丝纤维中的外源蛋白质的量第67-69页
        3.3.5 杂合丝的定性第69-71页
    3.4 总结第71-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4 蛋白质内含子介导蛛丝功能化平台的建立第78-98页
    4.1 研究背景第78-79页
    4.2 材料与实验方法第79-85页
        4.2.1 表达质粒的构建第79-83页
        4.2.2 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第83-84页
        4.2.3 重组蛛丝的制备及其定量第84页
        4.2.4 杂合蛛丝上修饰蛋白的活性检测第84-85页
        4.2.5 重组蛛丝性能测试第8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5-94页
        4.3.1 功能化蛛丝蛋白的制备第86-89页
        4.3.2 功能化蛛丝的形成速率和产量的检测第89页
        4.3.3 功能蛋白的生物活性的检测第89-92页
        4.3.4 功能化蛛丝的性能检测第92-94页
    4.4 总结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98页
5 蛋白质内含子介导的杂合丝蛋白的制备及其杂合丝性能的研究第98-120页
    5.1 研究背景第98-9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9-103页
        5.2.1 克隆的构建和蛋白质的表达第99-100页
        5.2.2 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第100-101页
        5.2.3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检测第101-102页
        5.2.4 丝纤维的制备过程第102页
        5.2.5 重组丝纤维的性能检测第102-10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3-116页
        5.3.1 蛋白质的表达纯化,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及热稳定性第103-108页
        5.3.2 重组丝的形成第108-111页
        5.3.3 重组丝纤维的性能检测第111-116页
    5.4 总结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0页
6 DNA展示技术介导的断裂蛋白质内含子体外定向进化平台的建立第120-136页
    6.1 研究背景第120-122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22-126页
        6.2.1 断裂蛋白质内含子的体外筛选流程的设计第122页
        6.2.2 人工细胞的制备和稳定性检测第122-124页
        6.2.3 体外表达系统中基因的设计,制备与表达第124页
        6.2.4 N端前体蛋白(YIRN)的制备第124-125页
        6.2.5 DNA展示系统中,蛋白质剪接能力的检测第125页
        6.2.6 蛋白质剪接产物被选择能力检测第125页
        6.2.7 生物素标记基因的制备和基因形成DNA-蛋白质连接体能力的检测第125-126页
        6.2.8 富集效率的检测第12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6-133页
        6.3.1 人工细胞的制备第126-127页
        6.3.2 筛选基因在人工细胞中表达能力的检测第127-128页
        6.3.3 蛋白质内含子在该系统的剪接活性第128-130页
        6.3.4 剪接产物的筛选第130页
        6.3.5 DNA-蛋白质连接体的形成效率及其通过PCR而被扩增的能力检测第130-132页
        6.3.6 体外定向进化的模拟-富集效率的检测第132-133页
    6.4 总结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6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36-139页
    7.1 总结第136-137页
        7.1.1 具有携带外源蛋白能力的杂合丝纤维的制备第136页
        7.1.2 蛋白质内含子介导的蛛丝的功能化第136-137页
        7.1.3 蛋白质内含子介导的杂合丝的制备第137页
        7.1.4 蛋白质内含子体外定向进化系统的建立第137页
    7.2 展望第137-139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附录:Media and Buffer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物理实验预习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航向目标轨迹的船舶操纵的参数设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