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 第13-26页 |
2.1 IP RAN业务承载技术 | 第13-17页 |
2.1.1 MPLS技术 | 第13-14页 |
2.1.2 MPLS L2VPN技术 | 第14-15页 |
2.1.3 MPLS L3VPN技术 | 第15-17页 |
2.2 IP RAN可靠性技术 | 第17-19页 |
2.2.1 PW冗余保护 | 第17页 |
2.2.2 BFD检测技术 | 第17-19页 |
2.3 SDN相关技术 | 第19-25页 |
2.3.1 SDN架构 | 第19-21页 |
2.3.2 SDN实现方案 | 第21-22页 |
2.3.3 SDN控制器和北向接口技术 | 第22-23页 |
2.3.4 南向接口技术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传统PW+L3VPN非联动解决方案及SDN解决方案 | 第26-32页 |
3.1 传统综合业务承载方案 | 第26页 |
3.2 PW+L3VPN业务承载方案 | 第26-30页 |
3.2.1 PW+L3VPN业务实现方案 | 第26-27页 |
3.2.2 PW+L3VPN业务保护方案 | 第27-28页 |
3.2.3 MPLS L2VPN接入MPLS L3VPN实现 | 第28-30页 |
3.3 IP RAN SDN自动部署解决方案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IP RAN SDN自动部署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第32-59页 |
4.1 IP RAN SDN系统架构设计 | 第32-33页 |
4.2 NETCONF模块设计 | 第33-36页 |
4.2.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第33页 |
4.2.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 第33-36页 |
4.3 MPLS L2VPN用户态模块设计 | 第36-41页 |
4.3.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4.3.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 第37-41页 |
4.4 MPLS BFD模块设计 | 第41-44页 |
4.4.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第41页 |
4.4.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 第41-44页 |
4.5 L2VFIB模块设计 | 第44-46页 |
4.5.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第44-45页 |
4.5.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 第45-46页 |
4.6 L2VFW模块设计 | 第46-50页 |
4.6.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第48页 |
4.6.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 第48-50页 |
4.7 VE口模块实现 | 第50-52页 |
4.7.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第50-51页 |
4.7.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 第51-52页 |
4.8 IP RAN SDN配置组网实现 | 第52-58页 |
4.8.1 L2VPN进程使能 | 第52-53页 |
4.8.2 VSI配置 | 第53-54页 |
4.8.3 PW模版创建 | 第54-55页 |
4.8.4 PW创建 | 第55-56页 |
4.8.5 VE口配置 | 第56-58页 |
4.8.6 AC绑定 | 第58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IP RAN SDN模拟组网的测试与分析 | 第59-65页 |
5.1 测试方案整体介绍 | 第59页 |
5.2 组网测试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59-60页 |
5.3 IP RAN SDN组网连通性测试 | 第60-62页 |
5.3.1 组网ping测试 | 第60-61页 |
5.3.2 部分关键报文分析 | 第61-62页 |
5.4 IP RAN SDN组网可靠性测试 | 第62-64页 |
5.4.1 PW主备切换测试 | 第62-63页 |
5.4.2 丢包率和恢复时间测试分析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5页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