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MIS11阶段以来亚速海地区Chumbur-Kosa黄土剖面记录的古气候变化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参数符号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MIS11阶段以来欧洲黄土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1.3 亚速海地区黄土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文章拟解决的问题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0-21页
        1.4.2 主要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2-25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23页
    2.2 剖面概况第23-25页
第三章 亚速海CK黄土剖面年代标尺的建立第25-31页
    3.1 光释光第25-26页
        3.1.1 光释光样品采集第26页
        3.1.2 亚速海CK黄土剖面光释光年代测定结果第26页
    3.2 磁化率年龄模型第26-28页
    3.3 粒度年龄模型第28-31页
第四章 实验方法及分析第31-70页
    4.1 磁化率第31-34页
        4.1.1 磁化率的环境指示意义第31-32页
        4.1.2 测定方法第32页
        4.1.3 实验结果分析第32-34页
    4.2 粒度第34-41页
        4.2.1 粒度的环境指示意义第34-35页
        4.2.2 测定方法第35页
        4.2.3 实验结果分析第35-41页
    4.3 色度第41-45页
        4.3.1 色度的环境指示意义第41-42页
        4.3.2 测定方法第42页
        4.3.3 实验结果分析第42-45页
    4.4 碳酸盐(CaCO_3)第45-48页
        4.4.1 碳酸盐的环境指示意义第45-46页
        4.4.2 测定方法第46页
        4.4.3 实验结果分析第46-48页
    4.5 总有机碳(TOC)第48-50页
        4.5.1 总有机碳(TOC)的环境意义第48页
        4.5.2 测定方法第48-49页
        4.5.3 实验结果分析第49-50页
    4.6 化学元素指标第50-70页
        4.6.1 化学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第50-51页
        4.6.2 测定方法第51页
        4.6.3 化学元素的结果分析第51-70页
第五章 MIS11阶段以来亚速海地区环境重建第70-80页
    5.1 用磁化率恢复古降水的尝试第70-71页
    5.2 亚速海地区气候演化阶段第71-77页
        5.2.1 S4古土壤记录的亚速海地区气候变化第73页
        5.2.2 L4黄土层记录的亚速海地区气候变化第73-74页
        5.2.3 S3古土壤记录的亚速海地区气候变化第74页
        5.2.4 L3黄土层记录的亚速海地区气候变化第74-75页
        5.2.5 L2黄土层记录的亚速海地区气候变化第75-76页
        5.2.6 S1古土壤记录的亚速海地区气候变化第76页
        5.2.7 L1黄土层记录的亚速海地区气候变化第76-77页
        5.2.8 S0古土壤记录的亚速海地区气候变化第77页
    5.3 S2古土壤记录的亚速海地区气候变化第77-80页
第六章 区域气候对比与气候变化机制浅析第80-93页
    6.1 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第80-82页
    6.2 与冰芯曲线的对比第82-83页
    6.3 与其他地区黄土的对比第83-89页
    6.4 亚速海地区气候变化机制浅析第89-9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7.1 主要结论第93-94页
    7.2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新型矢量光场的生成和传输特性研究
下一篇:聚合物波导延时线的研究与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