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林徽因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1页 |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17页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京派沙龙的文化品格 | 第18-28页 |
第一节 京派沙龙独立自由的人文氛围 | 第18-26页 |
1. 文化古城:三十年代北平的“边城状态” | 第18-19页 |
2. 衣食无忧:京派沙龙知识分子的经济状况 | 第19-24页 |
3. “和而不同”:京派沙龙知识分子的交往原则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京派沙龙中西合璧的学院色彩 | 第26-28页 |
1. 学院意识:京派沙龙的大学渊源 | 第26页 |
2. 传统与现代:京派沙龙知识分子的学识背景和生活方式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京派沙龙的日常活动对林徽因创作的影响 | 第28-39页 |
第一节 京派沙龙的人际交往与林徽因“窗子以外”的书写 | 第28-33页 |
1. 关注“窗外”:创作题材的拓展 | 第28-29页 |
2. 身处“窗内”:创作局限的自省 | 第29-33页 |
第二节 京派沙龙的诗朗诵实验与林徽因新诗的音乐性实践 | 第33-39页 |
1. 音律探索:京派沙龙的诗朗诵实验 | 第33-35页 |
2. 节奏和音律:林徽因的新诗音乐性实践 | 第35-39页 |
第三章 京派沙龙的价值趋向对林徽因创作的影响 | 第39-50页 |
第一节 京派沙龙的女性主导与林徽因创作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 第39-45页 |
1. 沙龙主导:林徽因在京派沙龙中的主导地位 | 第39-41页 |
2. 女性价值:女性角色的内心诉求 | 第41-45页 |
第二节 京派沙龙的审美理想与林徽因的“崇美求真”的创作理念 | 第45-50页 |
1. 超然自由:京派沙龙的审美理想 | 第45-46页 |
2. “崇美求真”:林徽因创作的美学观念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