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临床研究 | 第8-18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8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8-9页 |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8页 |
| 2.2 中医辨证标准 | 第8页 |
| 2.3 中医各项症状评分标准 | 第8-9页 |
| 3 实验病例选择标准 | 第9-10页 |
| 3.1 纳入病例标准 | 第9-10页 |
| 3.2 排除病例标准 | 第10页 |
| 3.3 剔除病例标准 | 第10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4.1 分组方法 | 第10页 |
| 4.2 治疗方法 | 第10-11页 |
| 5 观测指标 | 第11页 |
| 5.1 观测安全性指标 | 第11页 |
| 5.2 观测疗效性指标 | 第11页 |
| 6 疗效评定 | 第11-12页 |
| 6.1 心律失常疗效评定 | 第11页 |
| 6.2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评定 | 第11-12页 |
| 6.3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 第12页 |
| 7 统计学方法 | 第12页 |
| 8 临床资料分析 | 第12-18页 |
| 8.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12-14页 |
| 8.2 研究结果 | 第14-17页 |
| 8.2.1 两组患者 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平均心率的比较 | 第14-15页 |
| 8.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的比较 | 第15页 |
| 8.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快速性房颤心室率的比较 | 第15页 |
| 8.2.4 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的比较 | 第15-16页 |
| 8.2.5 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第16页 |
| 8.2.6 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第16-17页 |
| 8.2.7 治疗后中医总疗效的比较 | 第17页 |
| 8.3 安全性监测 | 第17-18页 |
| 讨论 | 第18-25页 |
| 1 中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 第18-19页 |
| 2 痰热扰心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病机 | 第19页 |
| 3 清热化痰安神方的立法依据 | 第19-20页 |
| 4.药物功效 | 第20-21页 |
| 5.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1-24页 |
| 6.清热化痰安神方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24-25页 |
| 结语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 综述 | 第29-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附录 | 第36-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附件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