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绪论第6-14页
    一、选题理由与意义第6-7页
        (一) 选题理由第6-7页
        (二) 选题意义第7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2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7-8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8-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 文献分析法第12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12-13页
        (三) 总结归纳法第13页
    四、创新及不足第13-14页
        (一) 创新之处第13页
        (二) 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一章 激发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理论依据及意义第14-20页
    一、主要概念第14页
        (一) 动机第14页
        (二) 学习动机第14页
    二、理论基础第14-17页
        (一) 强化论第15页
        (二) 自我效能理论第15-16页
        (三) 需要层次理论第16页
        (四) 成就动机理论第16页
        (五) 自我决定理论第16-17页
    三、现实意义第17-20页
        (一)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第17-18页
        (二) 有利于思想政治课学习方式的转变第18页
        (三) 有利于素质教育要求的实现第18-20页
第二章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第20-31页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总体状况第20-24页
    二、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情况第24-25页
    三、学生内外部学习动机的关系第25-27页
    四、文理科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第27页
    五、学生个体学习动机的特征第27-28页
    六、教师因素对动机的影响情况第28-31页
第三章 影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第31-37页
    一、学生自身因素第31-32页
        (一) 认知和兴趣因素第31页
        (二) 自我效能感因素第31-32页
        (三) 归因因素第32页
        (四) 性别因素第32页
        (五) 年龄因素第32页
    二、教师因素第32-34页
        (一) 教师个人魅力第32-33页
        (二) 教师的期待效应第33页
        (三) 班风学风第33-34页
        (四) 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第34页
    三、家庭因素第34-35页
        (一) 父母的教养方式第34页
        (二)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第34-35页
        (三) 家庭经济生活状况第35页
    四、社会因素第35-37页
        (一) 高考第35-36页
        (二) 社会期待第36页
        (三) 社会环境第36-37页
第四章 激发和维持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策略第37-52页
    一、激发和维持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第37-39页
        (一) 政治教师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要第37-38页
        (二) 政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38页
        (三) 政治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第38-39页
    二、激发与维持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具体策略第39-52页
        (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第39-40页
        (二) 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第40-41页
        (三)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41-42页
        (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内部学习动机第42-49页
        (五) 父母要转变教养方式,适度学习更好的教育方法第49-50页
        (六) 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考试制度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时代化过程中的传承和创新
下一篇:头脑风暴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