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课题应用领域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社交网络核心技术 | 第13-23页 |
2.1 社交网络概述 | 第13-16页 |
2.1.1 六度分离理论 | 第14-15页 |
2.1.2 图论和复杂网络 | 第15页 |
2.1.3 Web 2.0 和移动互联网 | 第15-16页 |
2.2 社交网络安全问题 | 第16-18页 |
2.2.1 社交网络恶意/垃圾信息 | 第17页 |
2.2.2 社交网络蠕虫 | 第17页 |
2.2.3 高级持续威胁 | 第17-18页 |
2.3 社交网络信任模型 | 第18-22页 |
2.3.1 信任与信誉 | 第18-19页 |
2.3.2 常见信任模型优缺点 | 第19-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浮动信任度算法 | 第23-29页 |
3.1 基于交互的浮动信任算法 | 第23-25页 |
3.1.1 信任度定义 | 第23-24页 |
3.1.2 基础信任度与浮动信任度 | 第24-25页 |
3.2 间接信任度传递算法 | 第25-26页 |
3.3 浮动信任度算法仿真 | 第26-28页 |
3.3.1 准确度评价 | 第27-28页 |
3.3.2 性能分析 | 第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信任计算低权路径剔除算法 | 第29-40页 |
4.1 社交网络路径 | 第29-31页 |
4.1.1 路径距离 | 第29页 |
4.1.2 最短路径距离 | 第29-30页 |
4.1.3 社交网络直径与平均距离 | 第30-31页 |
4.2 信任路径剪枝算法 | 第31-35页 |
4.2.1 分层信任 | 第31-32页 |
4.2.2 最近更新时间优先 | 第32-33页 |
4.2.3 信任路径剪枝 | 第33-35页 |
4.3 路径优化算法仿真 | 第35-39页 |
4.3.1 准确度评价 | 第35-38页 |
4.3.2 性能分析 | 第38-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恶意用户检测机制 | 第40-54页 |
5.1 恶意用户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 第40-43页 |
5.1.1 恶意用户表现形式 | 第40-42页 |
5.1.2 Command and Control | 第42-43页 |
5.1.3 恶意用户危害 | 第43页 |
5.2 用户综合信誉算法 | 第43-47页 |
5.2.1 信誉计算 | 第43-45页 |
5.2.2 优化与改进 | 第45页 |
5.2.3 信誉传递 | 第45-47页 |
5.3 基于信任的恶意用户检测 | 第47-48页 |
5.3.1 恶意行为分类 | 第47页 |
5.3.2 用户打分机制 | 第47-48页 |
5.4 综合用户筛选策略 | 第48-51页 |
5.4.1 关键人物挖掘算法 | 第48-50页 |
5.4.2 恶意用户检测系统 | 第50-51页 |
5.5 仿真实验 | 第51-53页 |
5.5.1 恶意用户检测准确率 | 第51-52页 |
5.5.2 恶意用户检测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4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