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粉尘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1.1 粉尘的产生及其危害 | 第9-10页 |
1.1.2 粉尘治理现状 | 第10-13页 |
1.1.2.1 防尘措施 | 第10-11页 |
1.1.2.2 治尘措施 | 第11-13页 |
1.1.3 国内外粉尘排放标准及相关规定 | 第13-14页 |
1.2 矿山除尘设备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湿式除尘器 | 第15-23页 |
1.3.1 湿式除尘器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1.3.2 湿式除尘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1.3.3 几种典型的湿式除尘器 | 第17-20页 |
1.3.4 湿式除尘器的关键技术与研发趋势 | 第20-23页 |
1.3.4.1 关键技术 | 第20-21页 |
1.3.4.2 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第2章 除尘洗气机的数值模拟理论分析 | 第26-35页 |
2.1 CFD在除尘领域的应用 | 第26-28页 |
2.2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 第28-33页 |
2.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2.2.2 湍流模型 | 第29-31页 |
2.2.3 求解器的选择 | 第31页 |
2.2.4 离散化方法的选择 | 第31-33页 |
2.2.5 流场数值求解方法 | 第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除尘洗气机流场的数值分析 | 第35-62页 |
3.1 除尘洗气机建模与网格划分 | 第35-40页 |
3.1.1 除尘洗气机 | 第35-36页 |
3.1.2 三维模型 | 第36-37页 |
3.1.3 内流场模型 | 第37-38页 |
3.1.4 内流场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38-40页 |
3.2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0页 |
3.3 气相流分析 | 第40-46页 |
3.3.1 叶轮部分气相流分析 | 第40-43页 |
3.3.2 洗气机筒体部分的气相流分析 | 第43-46页 |
3.3.2.1 洗气机筒体部分的速度分析 | 第43-45页 |
3.3.2.2 洗气机筒体部分压力变化分析 | 第45-46页 |
3.4 两相流分析 | 第46-56页 |
3.4.1 欧拉模型 | 第46-49页 |
3.4.2 离散相模型(DPM) | 第49-56页 |
3.4.2.1 气-固两相流分析 | 第51-53页 |
3.4.2.2 气-液两相流分析 | 第53-56页 |
3.5 气-液-固三相流 | 第56-59页 |
3.5.1 三相流模型确定 | 第56-57页 |
3.5.2 三相流模型边界条件的选择 | 第57页 |
3.5.3 三相流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3.6 除尘洗气机对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捕集效率 | 第59-6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除尘洗气机叶轮叶片及箱体磨损的数值分析 | 第62-79页 |
4.1 叶轮叶片磨损研究现状 | 第62-64页 |
4.1.1 叶轮叶片的磨损机理 | 第62-63页 |
4.1.2 叶轮叶片的磨损研究现状 | 第63-64页 |
4.2 Fluent中冲蚀磨损模型 | 第64-65页 |
4.3 不同粒径粉尘颗粒在叶片流道中运动分析 | 第65-67页 |
4.4 不同粒径粉尘颗粒对叶片及洗气机箱体的磨损分析 | 第67-73页 |
4.4.1 粒径为5μm粉尘颗粒磨损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4.4.2 粒径为10μm粉尘颗粒磨损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4.4.3 粒径为15μm粉尘颗粒磨损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4.5 水雾颗粒对叶片及洗气机箱体的磨损分析 | 第73-74页 |
4.6 防磨措施的选择 | 第74-78页 |
4.6.1 叶轮叶片的防磨措施 | 第75-77页 |
4.6.2 除尘洗气机箱体防磨措施 | 第77-7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除尘洗气机的喷嘴喷雾优化研究 | 第79-93页 |
5.1 喷嘴喷雾 | 第79-81页 |
5.1.1 雾化液滴流的结构 | 第79-80页 |
5.1.2 喷雾方式 | 第80-81页 |
5.2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的选择 | 第81-85页 |
5.3 模拟分析 | 第85-91页 |
5.3.1 气-固两相流分析 | 第85-86页 |
5.3.2 喷淋结果分析 | 第86-91页 |
5.3.2.1 顺喷及逆喷分析 | 第86-88页 |
5.3.2.2 不同位置逆喷结果分析 | 第88-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总结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