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28页 |
1.1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及稳定机制 | 第17-20页 |
1.1.1 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 | 第17-18页 |
1.1.2 土壤团聚体组分特征 | 第18-19页 |
1.1.3 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 | 第19-20页 |
1.2 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与微生物多样性 | 第20-22页 |
1.2.1 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 | 第20-21页 |
1.2.2 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21-22页 |
1.3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与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22-26页 |
1.3.1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1.3.2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碳氮的影响 | 第23-24页 |
1.3.3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1.3.4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25-26页 |
1.4 本文研究契机与总体思路 | 第26-28页 |
1.4.1 研究契机 | 第26页 |
1.4.2 总体思路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长期施肥下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 | 第28-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2.1.1 试验设计 | 第28-29页 |
2.1.2 土壤团聚体分级 | 第29页 |
2.1.3 土壤团聚体碳氮测定 | 第29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2.2.1 长期施肥下不同粒径团聚体分布特征 | 第29-30页 |
2.2.2 长期施肥下不同粒径团聚体碳氮分布 | 第30-34页 |
2.3 讨论 | 第34-35页 |
2.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长期施肥下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变化 | 第36-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3.1.1 土壤采集与处理 | 第36页 |
3.1.2 土壤胞外酶活性测定 | 第36-38页 |
3.1.3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3.2.1 长期施肥下麦季不同粒径团聚体胞外酶活性 | 第38-40页 |
3.2.2 长期施肥下稻季不同粒径团聚体胞外酶活性 | 第40-42页 |
3.2.3 长期施肥下土壤胞外酶活性与碳氮的相关分析 | 第42页 |
3.3 讨论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长期施肥下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 第44-5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4.1.1 土壤采集与处理 | 第44页 |
4.1.2 土壤磷脂脂肪酸分析 | 第44-45页 |
4.1.3 数据处理 | 第4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3页 |
4.2.1 长期施肥下麦季不同粒径团聚体磷脂脂肪酸分布 | 第45-48页 |
4.2.2 长期施肥下稻季不同粒径团聚体磷脂脂肪酸分布 | 第48-51页 |
4.2.3 长期施肥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化性状的关系 | 第51-53页 |
4.3 讨论 | 第53-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长期施肥下土壤团聚体氨氧化微生物分异特征 | 第55-6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5.1.1 土壤采集与处理 | 第55页 |
5.1.2 土壤硝化潜势的测定 | 第55页 |
5.1.3 土壤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的定量PCR | 第55-56页 |
5.1.4 土壤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56-57页 |
5.1.5 土壤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的Roche 454 高通量测序 | 第57页 |
5.1.6 数据处理 | 第57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6页 |
5.2.1 长期施肥下不同粒径团聚体硝化潜势 | 第57-59页 |
5.2.2 长期施肥下不同粒径团聚体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丰度 | 第59-61页 |
5.2.3 长期施肥下不同粒径团聚体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多样性 | 第61-62页 |
5.2.4 长期施肥下不同粒径团聚体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 | 第62-66页 |
5.3 讨论 | 第66-68页 |
5.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长期施肥下土壤团聚体纤维素分解酶基因多样性 | 第69-83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6.1.1 土壤采集与处理 | 第69页 |
6.1.2 土壤纤维素分解酶活性的测定 | 第69页 |
6.1.3 土壤纤维素分解酶基因的定量PCR | 第69页 |
6.1.4 土壤纤维素分解酶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及测序 | 第69-70页 |
6.1.5 土壤腐殖质提取与纯化 | 第70-71页 |
6.1.6 土壤腐殖质结构的~(13)C核磁共振分析 | 第71页 |
6.1.7 数据处理 | 第71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71-79页 |
6.2.1 长期施肥下不同粒径团聚体腐殖质组成 | 第71-73页 |
6.2.2 长期施肥下不同粒径团聚体腐殖质结构 | 第73-74页 |
6.2.3 长期施肥下不同粒径团聚体cbhI基因丰度及其克隆文库 | 第74-77页 |
6.2.4 长期施肥下不同粒径团聚体GH48基因丰度及其克隆文库 | 第77-79页 |
6.2.5 土壤纤维素分解基因丰度与土壤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79页 |
6.3 讨论 | 第79-82页 |
6.4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3-84页 |
7.2 创新点 | 第84页 |
7.3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