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1.4.1 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2“95 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 | 第18-28页 |
2.1 个性方面 | 第18-21页 |
2.1.1 充满自信,但过于自我 | 第18-19页 |
2.1.2 情感丰富,但个性张扬 | 第19-20页 |
2.1.3 个性包容,但抗挫力弱 | 第20-21页 |
2.2 思想方面 | 第21-22页 |
2.2.1 政治热情较高,政治信仰较弱 | 第21页 |
2.2.2 接受能力强,渴求地位平等 | 第21-22页 |
2.2.3 情感丰富,感性色彩更强 | 第22页 |
2.3 行为方面 | 第22-28页 |
2.3.1 人际交往困难 | 第23-24页 |
2.3.2 易于接受流行文化 | 第24页 |
2.3.3 消费行为缺乏计划性,具有拜金主义倾向 | 第24-25页 |
2.3.4 学习积极性高,但功利化倾向明显 | 第25页 |
2.3.5 向往爱情,对性的态度较为开放 | 第25-26页 |
2.3.6 日常生活网络化 | 第26页 |
2.3.7 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 | 第26-28页 |
3 影响“95 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因素分析 | 第28-35页 |
3.1 消极社会思潮是影响“95 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要因素 | 第28-31页 |
3.1.1 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2 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3 极端利己主义思潮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 学校教育是影响“95 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关键因素 | 第31-32页 |
3.2.1 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 | 第31页 |
3.2.2 思想政治教育力不从心 | 第31-32页 |
3.2.3 教育者为人师表氛围不够 | 第32页 |
3.3 家庭环境是影响“95 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重要因素 | 第32-33页 |
3.3.1 家庭经济的影响 | 第32页 |
3.3.2 父母教育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 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95 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内因 | 第33-35页 |
3.4.1 性意识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冲突 | 第33页 |
3.4.2 目标失落造成思想困惑的影响 | 第33页 |
3.4.3 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 | 第33-35页 |
4“95 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 | 第35-50页 |
4.1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第35-37页 |
4.1.1 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部门合作,逐步搭建大思政教育平台 | 第35-36页 |
4.1.2 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 | 第36-37页 |
4.2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 第37-39页 |
4.2.1 加强学习,是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前提 | 第37页 |
4.2.2 以人为本,是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基础 | 第37-39页 |
4.2.3 爱岗敬业,创新工作,是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保证 | 第39页 |
4.3 加强管理育人工作 | 第39-41页 |
4.3.1 重视管理育人,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 第39-41页 |
4.3.2 创新管理模式,多渠道开展管理育人工作 | 第41页 |
4.4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 第41-45页 |
4.4.1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始终 | 第41-42页 |
4.4.2 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定位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始终 | 第42页 |
4.4.3 把加强校园文化机制建设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始终 | 第42-43页 |
4.4.4 把加强大学生文化教育贯穿校园文化建设始终 | 第43-45页 |
4.5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第45-47页 |
4.5.1 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方式 | 第46-47页 |
4.5.2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点面结合的方法 | 第47页 |
4.5.3 推进心理咨询工作 | 第47页 |
4.6 加强学生社团管理 | 第47-48页 |
4.6.1 加强社团常规管理工作 | 第48页 |
4.6.2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 第48页 |
4.6.3 促进社团活动网络化 | 第48页 |
4.7 重视家庭教育 | 第48-50页 |
4.7.1 转变传统思想,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 第49页 |
4.7.2 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施加者的素质 | 第49页 |
4.7.3 加强事前干预,重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4页 |
参考 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A“95 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 | 第58-66页 |
附录B“95 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数据 | 第66-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