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二醇基修饰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第12-17页
        1.2.1 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技术的概述第12-14页
        1.2.2 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介质的构成第14-15页
        1.2.3 IMAC吸附蛋白的机理第15-16页
        1.2.4 固定化金属磁性微球亲和载体第16-17页
    1.3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第17-21页
        1.3.1 传统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第17-19页
        1.3.2 膜乳化技术的介绍第19-21页
    1.4 磁性亲和层析介质的表面修饰第21-22页
    1.5 论文选题意义第22-23页
    1.6 论文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膜乳化-原位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第24-33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试剂与仪器第24-25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24-25页
        2.2.2 仪器设备第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3.1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25页
        2.3.2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25-26页
        2.3.3 样品的表征第2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6-32页
        2.4.1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第26-29页
        2.4.2 原位法制备磁性微球第29-30页
        2.4.3 磁性壳聚糖微球表征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固定化金属磁性亲和介质的制备及吸附研究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试剂与仪器第33-34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33页
        3.2.2 仪器设备第33-34页
    3.3 实验方法第34-36页
        3.3.1 固相载体的活化第34页
        3.3.2 磁性亲和介质的制备第34-35页
        3.3.3 磁性亲和介质对BSA的吸附第35页
        3.3.4 分析方法第35-3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6-44页
        3.4.1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活化工艺研究第36-38页
        3.4.2 铜离子的标准曲线第38页
        3.4.3 固定化Cu~(2+)亲和介质吸附BSA的工艺考察第38-41页
        3.4.4 吸附动力学模型初步研究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二醇基修饰磁性固定化Cu~(2+)亲和介质的研究第45-53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试剂与仪器第45-46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45页
        4.2.2 仪器设备第45-46页
    4.3 实验方法第46-48页
        4.3.1 M-CS@OH微球的制备第46页
        4.3.2 M-CS@OH、M-CS、M-CS@Cu~(2+)对VSLPEW和BSA的吸附研究第46页
        4.3.3 M-CS@Cu~(2+)@OH微球的制备和吸附第46-47页
        4.3.4 分析方法第47-4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8-52页
        4.4.1 VSLPEW的标准曲线第48-49页
        4.4.2 M-CS@OH、M-CS、M-CS@Cu~(2+)对VSLPEW和BSA的吸附比较第49-50页
        4.4.3 M-CS@Cu~(2+)@OH微球的制备和吸附第50-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M-CS@Cu~(2+)@OH在混合体系的吸附选择性研究第53-63页
    5.1 引言第53页
    5.2 材料与设备第53-54页
        5.2.1 原料与试剂第53页
        5.2.2 仪器设备第53-54页
    5.3 实验方法第54-56页
        5.3.1 介质在混合体系中的吸附比较第54-55页
        5.3.2 洗脱条件和介质重复使用及再生情况的考察第55页
        5.3.3 介质在实际体系中的吸附比较第55页
        5.3.4 分析方法第55-56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6-62页
        5.4.1 介质在混合体系中的吸附比较第56-58页
        5.4.2 洗脱条件和介质重复使用及再生情况的考察第58-60页
        5.4.3 介质在实际体系中的吸附比较第60-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桥墩形式对曲线形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动力特性及稳定性影响分析
下一篇: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与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