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2页 |
1 种子休眠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1 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 | 第12-13页 |
1.1.1 种皮结构特性导致的休眠 | 第12页 |
1.1.2 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导致的休眠 | 第12-13页 |
1.1.3 种胚未发育完全或未成熟导致的休眠 | 第13页 |
1.2 种子休眠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1 根据休眠出现的原因分类 | 第13-14页 |
1.2.2 根据休眠出现的形式分类 | 第14页 |
1.3 种子休眠的机理 | 第14-15页 |
1.3.1 内源激素调控机理 | 第14页 |
1.3.2 代谢物质调控机理 | 第14-15页 |
1.3.3 细胞膜调控机理 | 第15页 |
1.3.4 光敏素调控机理 | 第15页 |
1.3.5 基因表达调控机理 | 第15页 |
1.4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物理方法 | 第15-16页 |
1.4.2 化学方法 | 第16-17页 |
1.4.3 综合方法 | 第17页 |
2 判断种子休眠的方法 | 第17页 |
3 茄子种子生活力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4 托鲁巴姆种子促萌技术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第二章 TTC法测定茄子种子生活力的适宜条件研究 | 第22-3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1.1 种子材料 | 第22页 |
1.2 试验仪器和药品 | 第22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1 发芽试验 | 第22页 |
2.2 TTC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2.2.1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 第22页 |
2.2.2 不同浓度TTC溶液配制 | 第22页 |
2.3 种子浸泡、染色 | 第22-23页 |
2.4 着色种子纵切,显微镜下观察 | 第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3.1 统计发芽率 | 第23页 |
3.2 TTC染色法不同品种茄子种子着色情况 | 第23-26页 |
3.3 着色种子纵切、显微镜下观察种子切面染色情况 | 第26-30页 |
3.4 确定TTC测定茄子种子生活力的鉴定原则 | 第30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托鲁巴姆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研究 | 第32-5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2-36页 |
2.1 种子千粒重测定 | 第32页 |
2.2 种子生活力测定 | 第32页 |
2.3 温度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2页 |
2.4 光照周期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2页 |
2.5 植物激素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2-33页 |
2.6 化学试剂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3页 |
2.7 层积和后熟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3页 |
2.8 β-甘露聚糖酶、β-甘露糖苷酶和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 第33-36页 |
2.8.1 种子处理 | 第33-34页 |
2.8.2 粗酶液的提取 | 第34页 |
2.8.3 酶活性的测定 | 第34-36页 |
2.8.3.1 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4-35页 |
2.8.3.2 β-甘露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36页 |
2.8.3.3 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 第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3.1 托鲁巴姆种子的形态特征 | 第36页 |
3.2 托鲁巴姆种子生活力 | 第36页 |
3.3 影响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因素 | 第36-41页 |
3.3.1 温度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2 光照周期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植物激素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0页 |
3.3.5 层积和后熟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β-甘露聚糖酶、β-甘露糖苷酶和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研究 | 第41-47页 |
3.4.1 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研究 | 第41-44页 |
3.4.1.1 酶水解圈图片分析 | 第41页 |
3.4.1.2 β-甘露聚糖酶活性计算分析 | 第41-44页 |
3.4.2 β-甘露糖苷酶活性的研究 | 第44-46页 |
3.4.2.1 制作标准曲线 | 第44-45页 |
3.4.2.2 β-甘露糖苷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 第45-46页 |
3.4.3 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研究 | 第46-47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7-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