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综述 | 第13-25页 |
| ·葡萄种质资源简介 | 第13-16页 |
| ·葡萄的起源与分布 | 第13-14页 |
| ·葡萄的栽培历史 | 第14页 |
| ·葡萄的分类 | 第14-15页 |
| ·葡萄的经济价值 | 第15-16页 |
|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6-21页 |
| ·葡萄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葡萄种质资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1-25页 |
| ·不同分子标记技术的异同 | 第21-22页 |
| ·ISSR 标记技术 | 第22-23页 |
| ·ISSR 标记技术在葡萄种质资源上的应用 | 第23-25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43页 |
| ·材料 | 第25-36页 |
|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 ·材料采集 | 第25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5-36页 |
| ·方法 | 第36-43页 |
| ·DNA 的提取与纯化 | 第36-39页 |
| ·DNA 浓度和纯度的测定 | 第39-40页 |
| ·葡萄ISSR-PCR 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40-43页 |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3-57页 |
| ·葡萄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检测 | 第43-44页 |
| ·葡萄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对比结果 | 第43-44页 |
| ·部分葡萄样品DNA 检测结果 | 第44页 |
| ·葡萄ISSR-PCR 反应体系建立及优化 | 第44-49页 |
| ·模板DNA 用量的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 ·dNTP 浓度的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6页 |
| ·引物浓度的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页 |
| ·TaqDNA 聚合酶用量的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47页 |
| ·正交设计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 ·葡萄ISSR-PCR 最优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48-49页 |
| ·葡萄ISSR-PCR 引物筛选及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49-51页 |
| ·ISSR-PCR 引物筛选 | 第49页 |
| ·ISSR-PCR 引物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49-51页 |
| ·葡萄种质的ISSR-PCR 扩增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7页 |
| ·ISSR-PCR 扩增试验结果及多态性分析 | 第51-52页 |
| ·统计与分析 | 第52-57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57-68页 |
| ·葡萄种质资源DNA 的提取 | 第57页 |
| ·ISSR-PCR 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57-61页 |
| ·ISSR-PCR 反应体系对试验的影响 | 第57-58页 |
| ·DNA 对ISSR-PCR 反应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引物对ISSR-PCR 反应的影响 | 第59-60页 |
| ·dNTP 浓度对ISSR-PCR 反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 ·TaqDNA 聚合酶用量对ISSR-PCR 反应的影响 | 第61页 |
| ·统计方法的选取 | 第61-62页 |
| ·葡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探讨 | 第62-68页 |
| ·葡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总体分析 | 第62-63页 |
| ·个别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 第63-64页 |
| ·相似样品分析 | 第64页 |
| ·植物学特征及聚类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64-66页 |
| ·同类研究对比 | 第66-6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附录一 | 第76-88页 |
| 附录二 | 第88-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