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不同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对油菜产质量影响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2.1 不同种植密度对双低油菜产质量影响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2 不同施氮量对双低油菜生长及产质量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 不同种植密度及氮肥施用量对双低油菜饲用品质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2.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 第16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试验地及肥力状况 | 第16页 |
2.2 试验设计及方法 | 第16页 |
2.3 取样方法 | 第16-17页 |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17-18页 |
2.4.1 土壤pH及养分含量测定 | 第17-18页 |
2.4.2 油菜植株饲用品质指标测定 | 第18页 |
2.4.3 籽粒品质指标测定 | 第18页 |
2.4.4 形态指标 | 第18页 |
2.5 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相关参数计算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44页 |
3.1 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春油菜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19-20页 |
3.1.1 不同种植密度对双低春油菜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19页 |
3.1.2 不同施氮量对双低春油菜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19-20页 |
3.2 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春油菜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20-23页 |
3.2.1 不同种植密度对双低春油菜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3.2.2 不同施氮量对双低春油菜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21-23页 |
3.3 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春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3-25页 |
3.3.1 不同种植密度对双低春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2 不同施氮量对双低春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24-25页 |
3.4 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春油菜产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1 不同种植密度对双低春油菜产量的影响 | 第25页 |
3.4.2 不同施氮量对双低春油菜产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5 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春油菜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26-28页 |
3.5.1 不同种植密度对双低春油菜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26页 |
3.5.2 不同施氮量对双低春油菜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26-27页 |
3.5.3 不同种植密度对双低春油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3.5.4 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双低春油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6 双低春油菜籽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3.6.1 不同种植密度下籽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28页 |
3.6.2 不同施氮量下双低春油菜籽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3.7 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春油菜植株饲用品质的影响 | 第29-40页 |
3.7.1 不同种植密度对双低春油菜植株饲用品质的影响 | 第29-35页 |
3.7.1.1 对中性纤维、酸性纤维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 第29-31页 |
3.7.1.2 对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7.1.3 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7.1.4 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33页 |
3.7.1.5 对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7.1.6 对无氮浸出物含量及营养比的影响 | 第34-35页 |
3.7.2 不同施氮量对双低春油菜植株饲用品质的影响 | 第35-40页 |
3.7.2.1 对中性纤维、酸性纤维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 第35-37页 |
3.7.2.2 对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7.2.3 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7.2.4 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7.2.5 对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7.2.6 对无氮浸出物含量及营养比的影响 | 第40页 |
3.8 双低春油菜植株饲用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4页 |
3.8.1 不同种植密度下植株饲用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 第40-42页 |
3.8.2 不同施氮处理下植株饲用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 第42-44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4-47页 |
4.1 结论 | 第44-45页 |
4.1.1 不同种植密度对春油菜生理、产质量、饲用指标的影响 | 第44页 |
4.1.2 不同施氮量对春油菜生理、产质量、饲用指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 讨论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