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压边半精冲工艺成形参数优化及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技术简介 | 第10-11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技术的特点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 ·实验研究 | 第13页 |
| ·有限元分析 | 第13-15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5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及实验方案 | 第16-17页 |
| 2 平面压边半精冲变形机理 | 第17-25页 |
| ·普通冲裁工艺机理简介 | 第17-18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工作机理 | 第18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时的塑性变形 | 第18-21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和普通冲裁的主要区别 | 第21-22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的应力状态分析 | 第22-25页 |
| ·变形区内任一点的应力张量 | 第22-23页 |
| ·关于提高变形区静水压应力的分析 | 第23-25页 |
| 3 平面压边半精冲有限元基础 | 第25-36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的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屈服准则 | 第25-26页 |
| ·流动准则 | 第26页 |
| ·硬化准则 | 第26-27页 |
| ·刚塑性有限元的基本假设 | 第27-28页 |
| ·韧性断裂准则及材料断裂处理 | 第28-29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 第29-31页 |
| ·金属的塑性变形规律 | 第29-30页 |
| ·影响平面压边半精冲的基本条件 | 第30-31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时金属的塑性变形 | 第31-32页 |
| ·材料的非线性 | 第32页 |
| ·几何非线性 | 第32-33页 |
| ·Deform 软件介绍 | 第33-36页 |
| ·Deform-2D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33页 |
| ·Deform 软件模块功能 | 第33-34页 |
| ·Deform 软件主要功能 | 第34-35页 |
| ·Deform 的网格重划功能 | 第35-36页 |
| 4 平面压边半精冲过程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 | 第36-46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40页 |
| ·模拟和实际产生误差的原因 | 第36-37页 |
| ·材料流动应力方程的建立 | 第37-38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 ·断裂准则的选取 | 第39-40页 |
| ·平面压边半精冲的有限元模拟及参数优化 | 第40-45页 |
| ·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第40-41页 |
| ·压边力大小对工件轮廓面质量的影响规律 | 第41-43页 |
| ·反顶力大小对工件轮廓面质量的影响规律 | 第43页 |
| ·相对冲裁间隙对工件轮廓面光亮带比例的影响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5 物理实验研究 | 第46-68页 |
| ·实验目的和内容 | 第46页 |
| ·实验模具、材料及设备 | 第46-50页 |
| ·实验模具 | 第46-48页 |
| ·实验坯料 | 第48-49页 |
| ·实验设备 | 第49-50页 |
| ·工艺力参数研究 | 第50-59页 |
| ·精冲力随冲裁行程变化的关系 | 第50-51页 |
| ·反顶力和压边力的大小对剪切面光亮带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反顶力和压边力对剪切面光亮带影响大小的区别 | 第52-54页 |
| ·反顶力和压边力大小与材料塑性的关系 | 第54-57页 |
| ·板料厚度与反顶力和压边力所需大小的关系 | 第57-59页 |
| ·模具相对间隙与剪切面质量的关系 | 第59-62页 |
| ·模具相对间隙对剪切面质量的影响 | 第59-62页 |
| ·材料塑性与工件剪切面质量的关系 | 第62-63页 |
| ·材料塑性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 ·金属流线实验 | 第63-65页 |
| ·金相观察 | 第63-65页 |
| ·金属变形区硬度分布情况 | 第65页 |
| ·小结 | 第65-6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