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引言 | 第9-15页 |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析结论 | 第12-13页 |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五) 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二、缘起东方禅意风格和现代休闲男装综述 | 第15-27页 |
(一) 禅意风格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1. 禅宗的源起和发展 | 第15-16页 |
2. 禅宗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 第16-19页 |
3. 禅宗文化的艺术诠释 | 第19-22页 |
4. 东方禅意风格的核心概念 | 第22-23页 |
(二) 现代休闲男装综述 | 第23-27页 |
1. 现代休闲服装概述 | 第23-24页 |
2. 现代休闲男装的特征 | 第24-25页 |
3. 现代休闲男装的艺术性表征 | 第25-27页 |
三、东方禅意风格休闲男装设计的探析 | 第27-35页 |
(一) 禅宗文化向现代服装设计的延伸 | 第27-28页 |
(二) 禅宗文化给予现代休闲服装设计的影响 | 第28-31页 |
1. “朴素观”对服装风格的影响 | 第28-29页 |
2. “空”观对服装结构与装饰之构建 | 第29-30页 |
3. “自然观”对服装材料与色彩之彰显 | 第30-31页 |
(三) 东方禅意风格休闲男装的设计语言表现 | 第31-35页 |
1. 廓形上的视觉语言表现 | 第31-32页 |
2. 材质上的视觉语言表现 | 第32-33页 |
3. 色彩上的视觉语言表现 | 第33页 |
4. 工艺上的视觉语言表现 | 第33-34页 |
5. 意境上的视觉语言表现 | 第34-35页 |
四、东方禅意风格休闲男装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 第35-44页 |
(一) 东方禅意风格休闲男装的特点 | 第35页 |
(二) 禅意风格休闲男装设计的理念 | 第35-37页 |
1. 传统文化的时尚演绎 | 第35-36页 |
2. 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相统一 | 第36页 |
3. 促进品牌文化积淀和发展 | 第36-37页 |
(三) 禅意风格休闲男装设计的方法 | 第37-42页 |
1. 型之简约 | 第37-38页 |
2. 质之古朴 | 第38-39页 |
3. 色之典雅 | 第39-41页 |
4. 饰之灵秀 | 第41-42页 |
(四) 东方禅意风格的现代休闲男装设计的应用价值 | 第42-44页 |
1. 市场价值 | 第42页 |
2. 艺术价值 | 第42页 |
3. 人文价值 | 第42-44页 |
五、设计实践——东方禅意风格的现代休闲男装设计应用 | 第44-65页 |
(一) 国内外设计案例 | 第44-47页 |
1. 国外设计案例 | 第44-45页 |
2. 国内设计案例 | 第45-47页 |
3. 国内外设计案例小结 | 第47页 |
(二) 禅意服装市场的消费心理及市场需求调查 | 第47-49页 |
1. 禅意服装市场的消费群体调查 | 第48-49页 |
2. 禅意服装市场需求调查 | 第49页 |
(三) 东方禅意风格的现代休闲男装设计实践 | 第49-63页 |
1. 设计定位 | 第50页 |
2. 设计构思 | 第50-51页 |
3. 服饰款式 | 第51-54页 |
4. 服饰面料 | 第54-56页 |
5. 服饰色彩 | 第56-57页 |
6. 服饰工艺 | 第57-58页 |
7. 设计实践 | 第58-62页 |
8. 设计总结 | 第62-63页 |
(四) 禅意风格服装设计对我国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意义 | 第63-65页 |
1. 弥补了国内现代服装设计不足,丰富了独特风格设计内涵 | 第63页 |
2. 突出了我国现代的创造性设计主张,完善了传统的设计理念 | 第63-64页 |
3. 拓宽了特色服装设计的“非主流”个性表达方式 | 第64-65页 |
六、结语 | 第65-67页 |
(一) 结论 | 第65-66页 |
(二) 展望 | 第66-67页 |
注释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