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底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8-12页 |
1.1.1 底栖动物在小生境中的作用 | 第8-9页 |
1.1.2 淡水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 第9页 |
1.1.3 单个物种在生态系统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 第9-10页 |
1.1.4 大型底栖动物在生态系统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 第10-12页 |
1.2 课题来源、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 第14-21页 |
2.1 流域概况 | 第14-17页 |
2.1.1 湖区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2.1.2 湖区水生生物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2.1 研究区域及样点设置 | 第17-20页 |
2.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0页 |
2.2.3 优势种确定 | 第20页 |
2.2.4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 第20页 |
2.2.5 ABC曲线 | 第20-21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1-57页 |
3.1 种类组成及分布 | 第21-24页 |
3.2 优势种 | 第24-28页 |
3.3 现存量及时空变化 | 第28-42页 |
3.3.1 密度 | 第28-31页 |
3.3.2 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1-35页 |
3.3.3 生物量 | 第35-36页 |
3.3.4 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6-40页 |
3.3.5 摇蚊类与寡毛类现存量变化 | 第40-42页 |
3.4 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 | 第42-48页 |
3.4.1 不同水情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组成 | 第42-43页 |
3.4.2 不同季节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组成 | 第43-45页 |
3.4.3 不同水情底栖动物现存量变化 | 第45-46页 |
3.4.4 不同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摄食群组成 | 第46-47页 |
3.4.5 不同类型底质中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百分比 | 第47-48页 |
3.5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特征与水质评价 | 第48-52页 |
3.5.1 辛普森指数 | 第48页 |
3.5.2 清洁种分布 | 第48-50页 |
3.5.3 ABC曲线 | 第50-52页 |
3.6 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2-55页 |
3.7 区系相似性分析 | 第55-5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7-60页 |
4.1 仙女湖水库湖区与入湖河流的比较 | 第57-58页 |
4.2 仙女湖与其它水体的比较 | 第58-6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