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喷泉码的自适应解调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调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 喷泉码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自适应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论文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数字喷泉码 | 第18-30页 |
2.1 数字喷泉码概述 | 第18-20页 |
2.1.1 删除信道 | 第18-19页 |
2.1.2 AWGN信道 | 第19-20页 |
2.2 LT码 | 第20-24页 |
2.2.1 LT码度分布函数 | 第20-21页 |
2.2.2 LT码编码 | 第21-23页 |
2.2.3 LT码译码 | 第23-24页 |
2.3 Raptor码 | 第24-28页 |
2.3.1 Raptor码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2.3.2 Raptor码编码 | 第25页 |
2.3.3 Raptor码译码 | 第25-28页 |
2.4 SR-LDPC码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调制解调技术 | 第30-44页 |
3.1 调制的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3.1.1 脉冲幅度调制(PAM) | 第30-31页 |
3.1.2 相移键控(PSK) | 第31页 |
3.1.3 正交幅度调制(QAM) | 第31-32页 |
3.2 解调的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3.3 编码与调制的级联 | 第34-36页 |
3.4 解调方式改进 | 第36-44页 |
第四章 自适应解调系统 | 第44-64页 |
4.1 传统自适应系统 | 第45-49页 |
4.1.1 自适应调制系统 | 第45-46页 |
4.1.2 自适应编码系统 | 第46-49页 |
4.2 自适应解调系统 | 第49-57页 |
4.2.1 映射方式选择 | 第49-52页 |
4.2.2 基于DRS的删除方式 | 第52-54页 |
4.2.3 基于FDR的删除方式 | 第54-57页 |
4.3 自适应解调方式的改进 | 第57-6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