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铜矿资源概括 | 第11-18页 |
1.2.1 世界铜矿资源概况 | 第12-13页 |
1.2.2 中国铜矿资源概况 | 第13-15页 |
1.2.3 氧化矿的形成 | 第15-16页 |
1.2.4 铜矿物种类 | 第16-18页 |
1.3 氧化铜矿浮选理论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1.3.1 氧化铜矿直接浮选 | 第18页 |
1.3.2 氧化铜矿硫化浮选 | 第18-19页 |
1.4 孔雀石性质及硫化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4.1 孔雀石物理化学性质 | 第19页 |
1.4.2 孔雀石晶体结构 | 第19-20页 |
1.4.3 孔雀石溶液化学研究 | 第20-21页 |
1.4.4 孔雀石硫化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5 硫化钠在选矿中的运用 | 第23-26页 |
1.5.1 硫化钠作为抑制剂 | 第23-24页 |
1.5.2 硫化钠作为脱药剂 | 第24页 |
1.5.3 硫化钠作为活化剂 | 第24-25页 |
1.5.4 硫化钠在浮选电化学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6 电化学理论 | 第26-27页 |
1.6.1 导体 | 第26页 |
1.6.2 电化学的反应 | 第26-27页 |
1.6.3 电化学的研究对象 | 第27页 |
1.7 电化学测试技术 | 第27-29页 |
1.7.1 极化法曲线 | 第27-28页 |
1.7.2 循环伏安法 | 第28-29页 |
1.8 课题的提出及目的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矿样、药剂、设备仪器及试验方法 | 第31-35页 |
2.1 试样来源及制备 | 第31页 |
2.2 试验药剂及溶液 | 第31-32页 |
2.3 试验仪器及测定方法 | 第32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2.4.1 电解池装置 | 第32-33页 |
2.4.2 孔雀石矿块研究电极制备 | 第33页 |
2.4.3 电极处理 | 第33-34页 |
2.5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孔雀石矿物表面硫化的研究 | 第35-63页 |
3.1 碱性溶液中硫化钠氧化还原反应体系 | 第35-38页 |
3.2 孔雀石表面硫化热力学研究 | 第38-42页 |
3.3 pH值对孔雀石硫化浮选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 碱性溶液中硫化氢离子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氧化过程 | 第44-50页 |
3.4.1 铂电极上硫化氢离子的电化学行为 | 第45-46页 |
3.4.2 在孔雀石电极极上硫化氢离子的电化学行为 | 第46-50页 |
3.5 不同价态硫化物的化学分析 | 第50-52页 |
3.6 孔雀石电极表面硫化氢离子的氧化步骤 | 第52-55页 |
3.7 硫化氢离子电化学氧化反应可逆性 | 第55-56页 |
3.8 硫化氢离子和硫离子电化学氧化反应的控制步骤 | 第56-58页 |
3.9 硫化钠与孔雀石作用分析 | 第58-61页 |
3.9.1 硫化钠硫化孔雀石机理 | 第58-59页 |
3.9.2 硫化钠抑制孔雀石机理 | 第59-60页 |
3.9.3 硫化钠硫化与抑制孔雀石机理反应过程图 | 第60-61页 |
3.10 本章结论 | 第61-63页 |
第四章 环境因素对孔雀石表面硫化物电化学过程影响 | 第63-67页 |
4.1 硫化钠浓度对孔雀石表面硫化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63-64页 |
4.2 扫描速度对孔雀石表面硫化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 pH值对孔雀石表面硫化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65-66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