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病害分析及安全状态评估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0页 |
1.1 双曲拱桥概况 | 第8-14页 |
1.1.1 结构组成 | 第8-11页 |
1.1.2 结构受力、施工过程 | 第11-12页 |
1.1.3 产生、发展及现状 | 第12-14页 |
1.2 双曲拱桥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加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承载力评估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其他方面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章节内容及安排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主要工作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双曲拱桥典型病害有限元模拟 | 第20-44页 |
2.1 双曲拱桥典型病害 | 第20-27页 |
2.1.1 主拱圈病害 | 第20-22页 |
2.1.2 拱上建筑病害 | 第22-25页 |
2.1.3 桥面系病害 | 第25页 |
2.1.4 下部结构病害 | 第25-27页 |
2.2 典型病害有限元模拟 | 第27-43页 |
2.2.1 工程背景 | 第27-28页 |
2.2.2 梁格法 | 第28-31页 |
2.2.3 青浦桥空间有限元模型 | 第31-32页 |
2.2.4 主拱圈典型病害有限元模拟 | 第32-35页 |
2.2.5 拱上建筑典型病害有限元模拟 | 第35-42页 |
2.2.6 下部结构典型病害有限元模拟 | 第42-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典型病害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44-68页 |
3.1 灰色关联度理论 | 第44-46页 |
3.1.1 原理与方法简介 | 第44-46页 |
3.2 病害对应关联度求解 | 第46-64页 |
3.2.1 主拱圈病害关联度 | 第47-52页 |
3.2.2 拱上建筑病害关联度 | 第52-57页 |
3.2.3 桥面板病害关联度 | 第57-60页 |
3.2.4 下部结构病害关联度 | 第60-64页 |
3.3 双曲拱桥技术等级评估修正 | 第64-67页 |
3.3.1 分层综合评定法 | 第64-65页 |
3.3.2 权重系数修正 | 第65-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南门桥技术等级评估 | 第68-82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68页 |
4.2 南门桥现场检测 | 第68-79页 |
4.2.1 桥面系 | 第68-70页 |
4.2.2 上部结构 | 第70-78页 |
4.2.3 下部结构 | 第78-79页 |
4.3 全桥技术状况评定 | 第79-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南门桥加固改造 | 第82-104页 |
5.1 双曲拱桥加固方法 | 第82-89页 |
5.1.1 加固原理 | 第82-83页 |
5.1.2 常用的加固方法 | 第83-88页 |
5.1.3 加固方案的选取原则 | 第88-89页 |
5.2 南门桥加固改造 | 第89-96页 |
5.2.1 方案比选 | 第89-93页 |
5.2.2 南门桥整体加固改造 | 第93-96页 |
5.3 南门桥加固后整体效果评价 | 第96-103页 |
5.3.1 整体加固模型 | 第96页 |
5.3.2 计算荷载 | 第96页 |
5.3.3 荷载效应组合 | 第96-97页 |
5.3.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7-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6.1 结论 | 第104-105页 |
6.2 展望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