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实证考察: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案例统计 | 第12-22页 |
(一)殴打起因的统计 | 第12-15页 |
(二)殴打场所的统计 | 第15-17页 |
(三)“随意”认定依据的统计 | 第17-19页 |
(四)伤害结果的统计 | 第19-21页 |
(五)多人随意殴打的统计 | 第21-22页 |
二、司法困境: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一)随意殴打中“随意”的认定标准不明确 | 第22-26页 |
1.对存在纠纷的“随意”认定不准确 | 第23-24页 |
2.“随意”的认定过于依赖流氓动机 | 第24-25页 |
3.以殴打发生于非公共场所而否定“随意”的成立 | 第25-26页 |
(二)随意殴打致人伤害的定罪标准及依据不明确 | 第26-27页 |
1.随意殴打致人重伤的定罪标准不明确 | 第26-27页 |
2.随意殴打致人重伤的定罪依据不明确 | 第27页 |
(三)多人随意殴打行为的定罪标准不明确 | 第27-28页 |
1.多人随意殴打与单方聚众斗殴的区分标准不明确 | 第27-28页 |
2.多人随意殴打致人重伤的责任分配标准不明确 | 第28页 |
三、问题化解一:随意殴打中“随意”的标准界定 | 第28-48页 |
(一)“随意”理论含义的界定 | 第29-40页 |
1.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 | 第29-34页 |
2.“随意”的要件属性 | 第34-36页 |
3.“随意”的本质含义 | 第36-40页 |
(二)“随意”司法认定的依据 | 第40-48页 |
1.外在纠纷 | 第40-43页 |
2.流氓动机 | 第43-45页 |
3.殴打场所 | 第45-47页 |
4.其他因素 | 第47-48页 |
四、问题化解二:随意殴打致人伤害的定罪标准及依据 | 第48-60页 |
(一)随意殴打致人伤害定罪的理论争议 | 第48-54页 |
1.数罪并罚说 | 第49页 |
2.想象竞合说 | 第49-50页 |
3.事实转化说 | 第50-52页 |
4.罪名排斥说 | 第52-54页 |
(二)随意殴打致人伤害定罪的合理性立场 | 第54-60页 |
1.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对故意伤害罪的补充作用 | 第54-57页 |
2.随意殴打致人伤害的定罪中想象竞合原理的运用 | 第57-60页 |
五、问题化解三:多人随意殴打行为的定罪标准 | 第60-70页 |
(一)多人随意殴打与单方聚众斗殴的区分标准 | 第60-63页 |
(二)多人随意殴打致人重伤的责任分配标准 | 第63-70页 |
1.基本原则: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 | 第63-65页 |
2.特别原则:实行过限下的罪责自负原则 | 第65-68页 |
3.多人随意殴打致人重伤责任分配的具体操作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