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言 | 第8-16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 理论依据 | 第8页 |
2. 现实依据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 “主题班会”定义的研究 | 第9-10页 |
2. “主题班会”的特点研究 | 第10-11页 |
3. “主题班会”的作用研究 | 第11页 |
4. 小学主题班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 第11-12页 |
5. 提高小学主题班会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 第12-13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 主题班会 | 第13-14页 |
2. 小学主题班会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3. 观察法 | 第14-15页 |
(五)研究价值 | 第15-16页 |
1. 理论价值 | 第15页 |
2. 现实价值 | 第15-16页 |
一、小学主题班会实施的现状调查 | 第16-27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16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16页 |
(三)调查内容 | 第16-17页 |
(四)调查数据统计 | 第17-27页 |
1. 小学主题班会实施情况数据统计 | 第17-21页 |
2. 小学主题班会实施效果评价的数据统计 | 第21-23页 |
3. 小学主题班会的目标与内容调查的数据统计 | 第23-27页 |
二、小学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一)目前小学主题班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8页 |
1. 主题班会中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 第27页 |
2. 主题班会活动的课时未得到保障 | 第27页 |
3. 主题班会形式陈旧单一和内容脱离实际 | 第27-28页 |
4. 班主任与家长对主题班会的重视度不够 | 第28页 |
(二)目前小学主题班会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1. 班主任教育观念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 第28页 |
2. 班主任专业素质的限制,导致形式和内容陈旧单一 | 第28-29页 |
3. 学校管理制度的松懈,导致课时未得到保障 | 第29页 |
4. 班主任教育关注的偏移,导致对主题班会的重视不够 | 第29-30页 |
三、小学主题班会有效实施的策略 | 第30-37页 |
(一)班主任确定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主题班会的“主人” | 第30-31页 |
1. 班主任让学生自主确定班会内容和形式 | 第30页 |
2. 班主任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 第30-31页 |
3. 班主任组织学生能够反思评价 | 第31页 |
(二)培养班主任科学理念,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专业素质 | 第31-32页 |
1. 班主任观察学生成长,洞察成长问题 | 第31-32页 |
2. 班主任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收集能力 | 第32页 |
3. 班主任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师生互动 | 第32页 |
(三)关注小学生身心发展,确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 | 第32-33页 |
1. 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现问题 | 第33页 |
2.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炼主题 | 第33页 |
3.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育目标 | 第33页 |
(四)班主任了解学生兴趣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班会内容与形式 | 第33-35页 |
1. 提高主题班会内容的针对性 | 第34页 |
2. 发展主题班会形式的创新性 | 第34-35页 |
3. 加强多媒体资源与主题班会的整合性 | 第35页 |
(五)改善后续德育评价方式,深化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 | 第35-37页 |
1. 评价主体与方式多样化 | 第35页 |
2. 教育反思与跟踪教育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小学主题班会活动现状调查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