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干煤棚结构的发展 | 第15-20页 |
1.2.1 国外储煤结构发展概述 | 第15-17页 |
1.2.2 国内储煤结构的发展 | 第17-20页 |
1.3 多维多点输入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1.3.1 反应谱法 | 第20-21页 |
1.3.2 时程分析法 | 第21-22页 |
1.3.3 随机振动法 | 第22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大跨度干煤棚结构选型研究 | 第24-38页 |
2.1 干煤棚结构的选型原则 | 第24-25页 |
2.2 工程概况 | 第25-26页 |
2.3 设计条件 | 第26-27页 |
2.3.1 总体指标 | 第26页 |
2.3.2 荷载取值 | 第26-27页 |
2.4 选型分析 | 第27-36页 |
2.4.1 网壳结构方案分析 | 第27-30页 |
2.4.2 管桁架结构方案分析 | 第30-32页 |
2.4.3 网架结构方案分析 | 第32-35页 |
2.4.4 结构方案的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干煤棚管桁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38-52页 |
3.1 稳定问题的基本理论 | 第38-41页 |
3.1.1 稳定问题分类 | 第38-39页 |
3.1.2 稳定分析方法 | 第39-41页 |
3.2 影响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因素 | 第41-51页 |
3.2.1 主桁架榀数 | 第41-42页 |
3.2.2 次桁架数量 | 第42-47页 |
3.2.3 初始缺陷 | 第47-48页 |
3.2.4 相关稳定性 | 第48-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多点地震动时程分析模型 | 第52-66页 |
4.1 多点地震动输入方法 | 第52-56页 |
4.1.1 相对位移法 | 第53-54页 |
4.1.2 支座大质量法 | 第54-55页 |
4.1.3 算例验证 | 第55-56页 |
4.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6-64页 |
4.2.1 频谱特性 | 第56-62页 |
4.2.2 持续时间 | 第62页 |
4.2.3 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加速度峰值 | 第62-63页 |
4.2.4 地震波合理性验证 | 第63-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多维多点输入下干煤棚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66-92页 |
5.1 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的相关问题 | 第66-67页 |
5.1.1 多维地震反应分析的问题 | 第66页 |
5.1.2 多点地震反应分析的问题 | 第66-67页 |
5.2 多维多点输入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67-85页 |
5.2.1 多维地震输入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 第67-70页 |
5.2.2 多点地震输入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 第70-85页 |
5.3 多维多点地震输入下大跨度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 第85-90页 |
5.3.1 截面承载力设计 | 第86-89页 |
5.3.2 抗震变形验算 | 第89-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10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