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和谐课堂建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和谐教育的提出 | 第11页 |
·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 | 第11-13页 |
·个人的研究兴趣所在 | 第13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和谐教育理论 | 第13-14页 |
·建构理论 | 第14-15页 |
·友善用脑理论 | 第15-16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和谐课堂 | 第16页 |
·和谐英语课堂 | 第16-17页 |
·课堂要素 | 第17-18页 |
·初中英语 | 第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国外对和谐教育的研究 | 第18-20页 |
·国内对和谐课堂及英语和谐课堂的研究 | 第20-22页 |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研究设计 | 第23-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研究过程 | 第24页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对构成和谐课堂的要素及作用的剖析 | 第24页 |
·从整体的角度建构初中英语和谐课堂 | 第24-25页 |
2 初中英语课程特点 | 第25-30页 |
·初中生特点 | 第25-26页 |
·初中生学习特点 | 第26-27页 |
·初中英语的特点 | 第27-28页 |
·我国目前中学英语教材的特点 | 第28-30页 |
3 初中英语和谐课堂的特征 | 第30-32页 |
·高效三维的教学目标 | 第30页 |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 第30页 |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 第30-31页 |
·流畅互动的学习过程 | 第31页 |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 第31页 |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 第31-32页 |
4 初中英语和谐课堂的构成要素及作用 | 第32-47页 |
·教师 | 第32-34页 |
·教师的含义 | 第32-33页 |
·教师在和谐课堂中的角色 | 第33-34页 |
·学生及角色定位 | 第34-36页 |
·学生的本质属性 | 第34-35页 |
·学生在和谐课堂中的角色 | 第35-36页 |
·教法 | 第36-39页 |
·教学方法的内涵 | 第36-37页 |
·教学方法在和谐课堂中的作用 | 第37页 |
·英语教学方法的定义 | 第37-38页 |
·英语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 第38-39页 |
·学法 | 第39-41页 |
·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 第39-40页 |
·转变学习方式的现实意义 | 第40-41页 |
·教学媒体及作用 | 第41-42页 |
·教学媒体 | 第41页 |
·现代教学媒体在和谐课堂中的意义 | 第41-42页 |
·课堂教学环境 | 第42-45页 |
·课堂教学环境的内涵 | 第42页 |
·课堂教学环境的价值 | 第42页 |
·课堂物理环境在和谐课堂中的作用 | 第42-43页 |
·课堂心理环境在和谐课堂中的作用 | 第43页 |
·师生关系在和谐课堂中的作用 | 第43-45页 |
·课堂教学评价 | 第45-47页 |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 | 第45页 |
·课堂教学评价在和谐课堂中的意义 | 第45-47页 |
5 初中英语和谐课堂建构 | 第47-56页 |
·建构初中英语和谐课堂意义 | 第47-48页 |
·注重并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 第48-50页 |
·倡导并实施互动教学 | 第50-52页 |
·引导与培养文化意识 | 第52-53页 |
·强化发展性多元课堂评价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A | 第59-61页 |
附录B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