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悬架系统主动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汽车悬架系统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传统汽车悬架系统第13-16页
        1.2.2 电动汽车悬架系统第16-18页
    1.3 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第18-20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和难点问题第20-22页
        1.4.1 研究的目标第21页
        1.4.2 研究的难点问题第21-22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电动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建模及多目标控制第24-49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基于内毂开关磁阻电机的四分之一车主动悬架模型第25-33页
        2.2.1 四分之一车悬架模型及垂向电磁力产生机理第25-29页
        2.2.2 路面模型第29-30页
        2.2.3 频域及时域分析第30-33页
    2.3 含约束信息的半车悬架优化与静态输出反馈控制第33-49页
        2.3.1 问题描述第35-38页
        2.3.2 静态输出反馈控制设计第38-42页
        2.3.3 主动悬架设计实例第42-49页
第3章 主动悬架系统非脆弱有限频域输出反馈控制第49-80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鲁棒非脆弱有限频域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第50-68页
        3.2.1 基本引理第50-51页
        3.2.2 非脆弱有限频域振动控制算法设计第51-56页
        3.2.3 非迭代算法实现步骤第56-59页
        3.2.4 主动悬架设计实例第59-68页
    3.3 非脆弱有限频域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第68-78页
        3.3.1 问题陈述第68-69页
        3.3.2 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定理第69-76页
        3.3.3 仿真验证及分析第76-78页
    3.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4章 主动悬架系统LPV有限频域预瞄控制第80-103页
    4.1 引言第80页
    4.2 含路面预瞄信息的主动悬架LPV模型第80-85页
        4.2.1 问题陈述第80-82页
        4.2.2 含路面预瞄信息的增广系统第82-85页
    4.3 有限频域LPV控制器设计第85-89页
    4.4 基于动态输出反馈的LPV主动悬架控制设计第89-95页
    4.5 仿真验证第95-99页
    4.6 台架试验第99-101页
    4.7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5章 时变时滞主动悬架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第103-119页
    5.1 引言第103-104页
    5.2 模型与问题规划第104-105页
    5.3 区间时滞相关的SOFC控制设计第105-112页
        5.3.1 基于双凸组合的时滞相关控制定理第105-110页
        5.3.2 基于单步法的SOFC求解步骤第110-112页
    5.4 仿真验证第112-117页
        5.4.1 频域分析第112-114页
        5.4.2 时域分析第114-116页
        5.4.3 功率谱密度及均方根值分析第116-117页
    5.5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6章 非线性主动悬架的超螺旋多目标控制第119-137页
    6.1 引言第119-120页
    6.2 模型与问题陈述第120-121页
    6.3 主动悬架控制综合第121-127页
        6.3.1 同质控制律设计第122页
        6.3.2 拓展的超螺旋观测器设计第122-125页
        6.3.3 有限时间滑模控制器设计第125-126页
        6.3.4 悬架性能约束分析第126-127页
    6.4 设计实例第127-135页
        6.4.1 基于Simulink的仿真分析第127-132页
        6.4.2 试验结果第132-135页
    6.5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37-140页
    7.1 结论第137-138页
    7.2 研究展望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0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林语堂《孔子的智慧》中文化典籍翻译研究
下一篇:中英文反讽识别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