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引言 | 第12-16页 |
| 1.1 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2 棱镜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 第16-22页 |
| 2.1 字节码编程技术 | 第16-19页 |
| 2.1.1 字节码文件结构 | 第16-18页 |
| 2.1.2 JavaAgent | 第18页 |
| 2.1.3 ObjectWeb ASM | 第18-19页 |
| 2.2 ELK Stack | 第19-21页 |
| 2.2.1 Elasticsearch | 第19-20页 |
| 2.2.2 Logstash | 第20页 |
| 2.2.3 Kibana | 第20-21页 |
| 2.3 Kafka | 第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棱镜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第22-28页 |
| 3.1 功能性需求 | 第22-27页 |
| 3.1.1 产品服务管理 | 第22-23页 |
| 3.1.2 性能数据采集 | 第23页 |
| 3.1.3 性能数据分析 | 第23-25页 |
| 3.1.4 服务监控报警 | 第25-27页 |
| 3.2 非功能性需求 | 第27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4 棱镜监控系统概要设计 | 第28-40页 |
| 4.1 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 第28-29页 |
| 4.2 总体架构设计 | 第29-30页 |
| 4.3 子系统划分 | 第30-33页 |
| 4.3.1 数据采集子系统 | 第31-32页 |
| 4.3.2 数据收集子系统 | 第32页 |
| 4.3.3 后台管理子系统 | 第32页 |
| 4.3.4 监控报警子系统 | 第32-33页 |
| 4.4 子系统架构设计 | 第33-35页 |
| 4.4.1 数据采集子系统总体架构 | 第33-34页 |
| 4.4.2 后台管理子系统总体架构 | 第34-35页 |
| 4.5 数据库设计 | 第35-3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5 棱镜监控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0-66页 |
| 5.1 数据采集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0-49页 |
| 5.1.1 框架适配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0-44页 |
| 5.1.2 字节码修改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4-46页 |
| 5.1.3 性能数据采集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6-49页 |
| 5.2 数据收集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9-53页 |
| 5.2.1 数据收集子系统类设计 | 第50-51页 |
| 5.2.2 性能数据收集时序设计 | 第51-53页 |
| 5.3 后台管理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53-61页 |
| 5.3.1 产品服务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53-57页 |
| 5.3.2 数据分析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57-59页 |
| 5.3.3 报警管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59-61页 |
| 5.4 监控报警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61-65页 |
| 5.4.1 监控报警子系统类设计 | 第61-63页 |
| 5.4.2 报警规则执行时序设计 | 第63-65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6 棱镜监控系统测试与运行效果展示 | 第66-78页 |
| 6.1 功能性测试 | 第66-70页 |
| 6.1.1 数据采集子系统 | 第66-68页 |
| 6.1.2 数据收集子系统 | 第68页 |
| 6.1.3 后台管理子系统 | 第68-70页 |
| 6.1.4 监控报警子系统 | 第70页 |
| 6.2 非功能性测试 | 第70-71页 |
| 6.3 运行效果展示 | 第71-77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 7.1 总结 | 第78页 |
| 7.2 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作者简历 | 第82-8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