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盆地白莲构造流一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0.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0.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8页 |
0.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0.3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0.4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储层划分及其分布特征 | 第16-40页 |
2.1 测井曲线标准化及岩心归位 | 第16-20页 |
2.1.1 测井资料预处理 | 第16页 |
2.1.2 测井曲线标准化 | 第16-19页 |
2.1.3 岩心归位 | 第19-20页 |
2.2 储层四性特征及其关系 | 第20-26页 |
2.2.1 储层四性特征 | 第20-23页 |
2.2.2 储层四性关系 | 第23-26页 |
2.3 储层下限标准的确定 | 第26-36页 |
2.3.1 物性参数计算模型 | 第26-34页 |
2.3.2 建立储层划分的测井解释标准 | 第34-36页 |
2.4 储层划分及其分布特征 | 第36-40页 |
2.4.1 测井二次解释结果 | 第36-38页 |
2.4.2 储层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及其分布特征 | 第40-50页 |
3.1 渗透率非均质模式 | 第40-42页 |
3.2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及其分布特征 | 第42-50页 |
第四章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及其分布特征 | 第50-58页 |
4.1 储层纵向分布的非均质性 | 第50-51页 |
4.2 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 | 第51-52页 |
4.3 隔夹层及其分布特征 | 第52-58页 |
4.3.1 不同类型隔夹层岩电特征 | 第53-55页 |
4.3.2 定量识别隔夹层 | 第55页 |
4.3.3 夹层分布特征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