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探望权的涵义及其性质 | 第11-17页 |
(一) 探望权的涵义 | 第11-12页 |
(二) 探望权的功能 | 第12-14页 |
(三) 探望权的权利性质 | 第14-17页 |
1、亲权与监护权的区别 | 第14-15页 |
2、探望权基于亲权而存在 | 第15-17页 |
三、我国探望权制度的问题分析 | 第17-25页 |
(一) 探望权制度的相关立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1、我国探望权相关条文的解读 | 第17-19页 |
2、探望权制度立法设计上的问题 | 第19-20页 |
(二) 探望权制度在具体实施中的问题 | 第20-25页 |
1、探望权的主体范围单一 | 第20-23页 |
2、探望权的中止事由过于笼统 | 第23-24页 |
3、探望权的强制执行难以落实 | 第24-25页 |
四、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对策 | 第25-30页 |
(一) 域外探望权的相关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6页 |
(二) 我国探望权制度完善的具体建议 | 第26-30页 |
1、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 第26-27页 |
2、扩展探望权的主体范围 | 第27页 |
3、明确探望权的中止事由 | 第27-28页 |
4、完善探望权的救济方式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附件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