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0-21页 |
1.3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23-3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2.1.1 语言学语境下的"话语"概念 | 第23-24页 |
2.1.2 政治学语境下的"话语"概念 | 第24-25页 |
2.1.3 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概念 | 第25-26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6-30页 |
2.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第26-27页 |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思想渊源与现实依据 | 第30-39页 |
3.1 思想渊源 | 第30-36页 |
3.1.1 中国传统民生话语的影响 | 第30-33页 |
3.1.2 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民生思想的论述 | 第33-35页 |
3.1.3 对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民生话语的传承 | 第35-36页 |
3.2 现实依据 | 第36-39页 |
3.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 第36-37页 |
3.2.2 全球化背景下话语竞争的推动 | 第37-39页 |
第4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发展历程 | 第39-50页 |
4.1 历史转折时期的民生话语 | 第39-42页 |
4.1.1 民生观念转变的话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实现共同富裕" | 第39-40页 |
4.1.2 民生工作重心转变的话语:从"稳定压倒一切"到"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 第40-41页 |
4.1.3 民生战略转变的话语:从"三个有利于"到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 第41-42页 |
4.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民生话语 | 第42-46页 |
4.2.1 民生建设新目标话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第42-43页 |
4.2.2 民生理念话语:一切民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 第43-44页 |
4.2.3 民生建设战略话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第44-45页 |
4.2.4 民生建设任务话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45-46页 |
4.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话语 | 第46-50页 |
4.3.1 民生愿景话语:实现"中国梦" | 第46-47页 |
4.3.2 民生目标话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47-48页 |
4.3.3 民生理念话语:"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 | 第48页 |
4.3.4 民生方法话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第48-50页 |
第5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建设的特点 | 第50-58页 |
5.1 坚持以人为本是民生话语建设的核心 | 第50-52页 |
5.1.1 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民生话语出发点 | 第50-51页 |
5.1.2 以"人民接不接受"为民生话语有效性标准 | 第51-52页 |
5.1.3 以"人民满不满意"为民生话语评价标准 | 第52页 |
5.2 坚持与时俱进是民生话语建设的要求 | 第52-54页 |
5.2.1 民生话语在民生实践中不断创新,凸显解决当下民生问题 | 第52-53页 |
5.2.2 民生话语在民生实践中不断提升,民生改善注重从物质需求向精神性需求转变 | 第53-54页 |
5.3 注重关注现实是民生话语建设的基础 | 第54-58页 |
5.3.1 民生话语始终以民生实际问题为中心 | 第55页 |
5.3.2 民生话语始终以人民最迫切需要为重点 | 第55-56页 |
5.3.3 民生话语始终以时代的发展需求为方向 | 第56-58页 |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建设的价值意蕴 | 第58-66页 |
6.1 理论价值 | 第58-61页 |
6.1.1 形成一种深刻而持久的民生建设动员力量 | 第58-59页 |
6.1.2 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 第59-60页 |
6.1.3 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民生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 第60页 |
6.1.4 保持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话语桥梁 | 第60-61页 |
6.2 实践价值 | 第61-66页 |
6.2.1 民生话语指导民生实践持续改善和不断深化 | 第61-63页 |
6.2.2 民生话语在实践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影响力 | 第63-64页 |
6.2.3 民生实践对民生话语的吸纳力推动民生话语认同向民生利益认同转变 | 第64-6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