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和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1.2.2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和研究情况 | 第11-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1.3.2 调查研究法 | 第15页 |
1.3.3 比较分析法 | 第15页 |
1.3.4 案例研究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创新与创业 | 第16-18页 |
2.1.1 创新 | 第16-17页 |
2.1.2 创业 | 第17页 |
2.1.3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 第17-18页 |
2.2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 第18-20页 |
2.2.1 创新教育 | 第18-19页 |
2.2.2 创业教育 | 第19页 |
2.2.3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 第19-20页 |
2.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 第20-24页 |
2.3.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 | 第20-21页 |
2.3.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 第21页 |
2.3.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价值 | 第21-24页 |
第三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 第24-37页 |
3.1 天津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 第24-30页 |
3.1.1 调查说明 | 第24页 |
3.1.2 结果分析 | 第24-30页 |
3.2 天津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3.2.1 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存在认知偏差 | 第30-31页 |
3.2.2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学生需求不匹配,发展受限 | 第31-33页 |
3.2.3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不成熟,成果转化受限 | 第33-34页 |
3.3 天津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困境成因分析 | 第34-37页 |
3.3.1 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 第34-35页 |
3.3.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 | 第35页 |
3.3.3 政策宣传渠道不畅通,落实不到位 | 第35-36页 |
3.3.4 社会支持欠缺,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推进天津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探析 | 第37-48页 |
4.1 转换教育理念,明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形态 | 第37-39页 |
4.1.1 遵循教育规律和发展需求,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 第37页 |
4.1.2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长远价值,改变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 | 第37-38页 |
4.1.3 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育人体系,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 第38页 |
4.1.4 加强创新创业价值观念引导,重视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 | 第38-39页 |
4.2 发挥高校基础作用,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育人体系 | 第39-43页 |
4.2.1 优化课程设置,打造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 第40页 |
4.2.2 加强师资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第40-41页 |
4.2.3 注重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 | 第41-42页 |
4.2.4 强化教育管理,促进可持续的制度建设 | 第42-43页 |
4.3 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资源整合 | 第43-45页 |
4.3.1 政府:加强引导,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长足发展 | 第43-44页 |
4.3.2 社会:构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宽松环境 | 第44页 |
4.3.3 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智力引领,促进教育成果转化 | 第44-45页 |
4.4 依托地域优势,结合高校校情形成特色教育模式 | 第45-48页 |
4.4.1 立足天津区域经济特征,发挥地域优势 | 第45-46页 |
4.4.2 结合高校学校类型特点,形成特色教育 | 第46-47页 |
4.4.3 依据自身教育发展阶段,循序渐进推进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