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1.1.2 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第10页 |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1.3 研究创新 | 第11-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2.1.1 企业社会责任与印象管理 | 第12-13页 |
| 2.1.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的研究 | 第13-15页 |
| 2.2 文献述评 | 第15-17页 |
|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现状 | 第17-25页 |
| 3.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历史溯源 | 第17-18页 |
| 3.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与现状 | 第18-22页 |
| 3.2.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定义 | 第18-19页 |
| 3.2.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概述 | 第19-20页 |
| 3.2.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 3.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4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25-28页 |
| 4.1 企业社会责任与印象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 4.2 企业社会责任与报告可读性 | 第26页 |
| 4.3 企业所有权性质与印象管理行为 | 第26-28页 |
| 5 研究设计 | 第28-34页 |
| 5.1 数据与样本选取 | 第28页 |
| 5.2 模型选择 | 第28-29页 |
| 5.3 变量定义及搜集方法 | 第29-34页 |
| 5.3.1 被解释变量 | 第29-32页 |
| 5.3.2 解释变量 | 第32页 |
| 5.3.3 调节变量 | 第32页 |
| 5.3.4 主要控制变量 | 第32-34页 |
| 6 实证检验 | 第34-39页 |
|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 6.2 多元回归分析 | 第35-37页 |
| 6.2.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 第35-36页 |
| 6.2.2 企业所有权性质对印象管理行为的影响 | 第36-37页 |
| 6.3 稳健性检验 | 第37-39页 |
|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9-44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39-40页 |
| 7.2 政策建议 | 第40-42页 |
| 7.2.1 建立并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系统,提高报告信息传递效率 | 第40-41页 |
| 7.2.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部门的作用 | 第41页 |
| 7.2.3 普及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业务,增强报告可信度 | 第41-42页 |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后记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