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制制度变迁分析--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结合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4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选题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可能的创新第11-13页
  一、研究框架第11-12页
  二、可能的创新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限定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22页
 第一节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综述第14-17页
  一、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第14-15页
  二、国内的研究第15-17页
  三、几点相关认识与本文的出发点第17页
 第二节 制度经济学的部分理论述评第17-22页
  一、非正式制度理论综述第18-19页
  二、博弈论视角下的制度变迁理论第19-22页
第三章 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制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分析第22-32页
 第一节 改革前后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制制度的变迁第23-25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安排第23-24页
  二、双轨制经济体制下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制的制度安排第24-25页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第25页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制的非正式制度演化第25-30页
  一、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社会资本分析第26-27页
  二、城市居民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偏见"案例成因分析第27-30页
  三、小结第30页
 第三节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结合分析第30-31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制制度变迁的两种博弈描述第32-45页
 第一节 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城市居民与农村流动劳动力的进化博弈模型第32-36页
  一、方法选择第32页
  二、模型设定第32-33页
  三、模型的解及均衡分析第33-36页
  四、模型小结第36页
 第二节 正式制度的变迁——城市政府与农村流动劳动力的重复博弈模型第36-43页
  一、方法选择第36-37页
  二、模型设定第37-39页
  三、模型的解及均衡分析第39-42页
  四、模型小结第42-43页
 第三节 模型扩展的两种可能性第43-45页
第五章 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制制度变迁的趋势研究第45-50页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制制度变迁的实证分析第45-47页
  一、数据选择第45页
  二、数据处理第45-46页
  三、实证结果分析第46-47页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规制制度变迁的趋势曲线第47-49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第50-56页
 第一节 基本结论第50页
 第二节 相关问题的解读和政策建议第50-55页
  一、两个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解读第51-53页
  二、相关政策建议第53-55页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下一篇: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