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花蓟马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0页
    1. 线粒体DNA第10-14页
        1.1 昆虫线粒体DNA的结构第10-11页
        1.2 mtDNA作为分子标记的优点第11-12页
        1.3 mtDNA遗传标记的应用瓶颈第12-14页
        1.4 mtDNA在蓟马种群遗传结构中的应用第14页
    2. 组蛋白概述第14-16页
        2.1 组蛋白密码第15页
        2.2 H3在昆虫研究中的应用第15-16页
    3. 缨翅目蓟马概述第16-21页
        3.1 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第17-18页
        3.2 蓟马的危害及意义第18-20页
        3.3 花蓟马第20-21页
    4. Wolbachia的研究概况第21-30页
        4.1 Wolbachia的系统分类第22-23页
        4.2 Wolbachia的传播规律第23-25页
        4.3 Wolbachia的分子检测技术第25-26页
        4.4 Wolbachia与寄主mtDNA的相互关系第26-30页
第二章 基于组蛋白H3基因的花蓟马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第30-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1.1 样品的采集第31页
        1.2 花蓟马的鉴定第31-33页
        1.3 花蓟马基因组总DNA的提取第33页
        1.4 H3的扩增体系和条件第33页
        1.5 H3序列分析第33-34页
    2. 结果第34-39页
        2.1 花蓟马各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第34-37页
        2.2 花蓟马各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第37页
        2.3 分子变异分析结果第37-39页
    3. 讨论第39-42页
第三章 共生菌Wolbachia在中国花蓟马自然种群的多样性第42-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8页
        1.1 样品采集和物种鉴定第43页
        1.2 DNA的提取第43页
        1.3 Wolbachia检测和MLST分析第43-45页
        1.4 PCR产物纯化第45页
        1.5 连接和转化反应第45-46页
        1.6 序列分析第46页
        1.7 系统发育分析第46-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49页
        2.1 Wolbachia在花蓟马种群中的感染情况第48页
        2.2 Wolbachia在花蓟马种群中的分布及普遍性第48-49页
    3. 讨论第49-52页
第四章 Wolbachia对中国花蓟马自然种群mtDNA多样性及其进化的影响第52-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1.1 样品采集第53页
        1.2 DNA提取第53页
        1.3 Wolbachia检测和MLST分析第53页
        1.4 PCR产物纯化第53页
        1.5 连接和转化反应第53页
        1.6 系统发育分析第53-54页
        1.7 线粒体DNA多样性分析第54页
        1.8 遗传分化分析第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59页
        2.1 Wolbachia及宿主线粒体DNA的进化及多样性第54-59页
        2.2 遗传分化分析第59页
    3. 讨论第59-62页
        3.1 Wolbachia在花蓟马中的感染和传播模式第59-60页
        3.2 Wolbachia对宿主线粒体DNA的影响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6页
附录第76-82页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sWRKY7和OmWRKY7基因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转座子互作信息的piRNA预测算法及二化螟piRN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