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OsWRKY7和OmWRKY7基因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1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BB)简介第12-15页
        1.1.1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和克隆第13-14页
        1.1.2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在培育抗病品种中的应用第14-15页
    1.2 植物的抗病机制第15-17页
        1.2.1 水杨酸(SA)介导的抗病途径第15页
        1.2.2 脱落酸(ABA)介导的抗病途径第15-16页
        1.2.3 赤霉素(GA)介导的抗病途径第16页
        1.2.4 其它激素介导的抗病途径第16-17页
    1.3 植物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17页
        1.3.1 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第17页
        1.3.2 转录因子分类及功能第17页
    1.4 WRKY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17-22页
        1.4.1 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及分类第17-18页
        1.4.2 WRKY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第18-22页
            1.4.2.1 WRKY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的抗病第18-19页
            1.4.2.2 WRKY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的抗逆途径第19-20页
            1.4.2.3 WRKY转录因子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第20-22页
第二章 基因克隆第22-30页
    2.1 试剂的与材料第22页
        2.1.1 试剂第22页
        2.1.2 材料第22页
    2.2 方法第22-26页
        2.2.1 水稻栽培第22-23页
        2.2.2 水稻总RNA的提取第23页
        2.2.3 RNA的逆转录第23页
        2.2.4 引物设计第23-24页
        2.2.5 切胶纯化第24页
        2.2.6 T-A连接第24页
        2.2.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第24-25页
        2.2.8 转化大肠杆菌第25页
        2.2.9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第25页
        2.2.10 测序及序列分析第25-26页
        2.2.11 质粒提取第26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6-27页
        2.3.1 PCR扩增结果第26页
        2.3.2 序列测定和分析第26-27页
    2.4. 讨论第27-30页
第三章 OsWRKY7和OmWRKY7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0-42页
    3.1 试剂与材料第30-31页
        3.1.1 试剂第30页
        3.1.2 材料第30-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5页
        3.2.1 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第31-32页
            3.2.1.1 电击转化第31页
            3.2.1.2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1-32页
        3.2.2 OmWRKY7和OsWRKY7的自激活转录活性分析第32-33页
            3.2.2.1 OmWRKY7和OsWRKY7的的诱饵载体的构建第32页
            3.2.2.2 酵母感受态制备第32-33页
            3.2.2.3 转化酵母菌株Y2HGold第33页
        3.2.3 瞬时转染第33-34页
            3.2.3.1 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第33页
            3.2.3.2 原生体转化第33-34页
        3.2.4 OsWRKY7和OmWRKY7的组织性表达第34页
        3.2.5 OsWRKY7和OmWRKY7对于激素处理和环境胁迫处理的响应第34-35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3.3.1 OsWRKY7和OmWRKY7的自激活转录活性验证第35-36页
        3.3.2 OsWRKY7和OmWRKY7的亚细胞定位第36-38页
        3.3.3 OsWRKY7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第38页
        3.3.4 OsWRKY7对激素和环境胁迫的响应第38-39页
    3.4 讨论第39-42页
第四章 OsWRKY7启动子表达特性的分析第42-52页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2页
        4.1.1 植物材料第42页
        4.1.2 试剂与载体第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5页
        4.2.1 启动子的克隆和载体构建第42-43页
        4.2.2 质粒提取第43页
        4.2.3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第43-44页
        4.2.4 用GUS组织染色法进行转基因的阳性鉴定第44页
        4.2.5 激素处理和接菌实验第44-45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4.3.1 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5页
        4.3.2 启动子序列分析第45-46页
        4.3.4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46页
        4.3.5 OsWRKY7的表达特性第46-47页
        4.3.6 OsWRKY7的诱导表达特性第47-48页
    4.4 讨论第48-52页
第五章 OsWRKY7和OmWRKY7的抗病性鉴定第52-6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5.1.1 材料第52页
        5.1.2 菌株和载体第52-53页
    5.2 实验方法第53-55页
        5.2.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3页
        5.2.2 遗传转化第53页
        5.2.3 转基因阳性苗鉴定第53-54页
            5.2.3.1 简易法提取水稻DNA第53-54页
            5.2.3.2 PCR鉴定第54页
        5.2.4 转基因植株的超表达量检测第54-55页
        5.2.5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分析第55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60页
        5.3.1 超表达载体构建第55-56页
        5.3.2 转基因植株的阳性鉴定第56-58页
        5.3.3 转基因植株的超表达量检测第58-59页
        5.3.4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分析第59-60页
    5.4 讨论第60-62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63页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附录第74-78页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钩介幼虫的寄生对寄生鱼呼吸代谢、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下一篇:花蓟马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