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四川蒲江县水污染的微生物—景观水生植物治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章综述第10-22页
    1.1 我国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分析第10-11页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第10页
        1.1.2 我国水污染现状第10-11页
        1.1.3 水污染的严重后果第11页
    1.2 四川蒲江县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分析第11-12页
    1.3 国内外水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2-20页
        1.3.1 物理法第12-15页
        1.3.2 化学法第15-17页
        1.3.3 生物法第17-20页
    1.4 微生物-景观水生植物技术第20-22页
第二章 待处理污水污染成分分析第22-32页
    2.1 试验材料第22-23页
        2.1.1 试验样品第22页
        2.1.2 试验试剂第22-23页
        2.1.3 培养基第23页
        2.1.4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第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27页
        2.2.1 总氮含量测定第23-25页
        2.2.2 总磷含量测定第25页
        2.2.3 COD含量测定第25-27页
        2.2.4 pH值测定第27页
        2.2.5 色度测定第27页
        2.2.6 活菌计数第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2.3.1 各测定指标标准曲线第27-29页
        2.3.2 各测定指标结果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优势微生物菌株筛选及复配第32-48页
    3.1 试验材料第32-33页
        3.1.1 试验样品第32页
        3.1.2 试验试剂第32页
        3.1.3 培养基第32-33页
        3.1.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3页
    3.2 试验方法第33-36页
        3.2.1 各污染指标检测方法第33页
        3.2.2 菌株筛选第33-34页
        3.2.3 菌株鉴定第34页
        3.2.4 菌株间拮抗性能研究第34页
        3.2.5 菌株生长条件探究第34-35页
        3.2.6 菌种复配第35页
        3.2.7 微生物菌剂制备第35-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45页
        3.3.1 菌株筛选结果第36页
        3.3.2 菌株鉴定结果第36-39页
        3.3.3 菌株拮抗性能测试结果第39页
        3.3.4 菌株生长条件优化结果第39-44页
        3.3.5 菌种复配结果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四章 筛选试验植物及处理污水研究第48-56页
    4.1 试验材料第48-50页
        4.1.1 试验样品第48-49页
        4.1.2 试验试剂第49页
        4.1.3 试验仪器及设备第49-50页
    4.2 试验方法第50页
        4.2.1 植物预处理第50页
        4.2.2 试验分组第50页
        4.2.3 检测各项指标第5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4.3.1 试验各组总氮含量变化趋势第50-51页
        4.3.2 试验各组总磷含量变化趋势第51-52页
        4.3.3 试验各组COD值变化趋势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五章 微生物-植物联合处理污水研究第56-66页
    5.1 试验材料第56-57页
        5.1.1 试验样品第56页
        5.1.2 试验试剂第56页
        5.1.3 培养基第56-57页
        5.1.4 试验仪器及设备第57页
    5.2 试验方法第57-59页
        5.2.1 菌剂制备第57页
        5.2.2 植物预处理第57页
        5.2.3 试验分组第57-58页
        5.2.4 检测各项指标第58-5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9-64页
        5.3.1 试验组水质各污染指标降解效果第59-61页
        5.3.2 试验各组pH变化第61-62页
        5.3.3 试验各组样品色度变化第62-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株细菌产不同性能的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改性研究
下一篇:一株内生链格孢霉代谢产物的分离及其对兔软骨细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