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模式研究--以西安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7-20页 |
2.1.1 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概述 | 第17-19页 |
2.1.2 西安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 第19页 |
2.1.3 公共自行车的管理模式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提出 | 第20-21页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内涵 | 第21页 |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借鉴意义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模式分析 | 第23-32页 |
3.1 国外管理模式分析 | 第23-24页 |
3.2 国内管理模式分析 | 第24-29页 |
3.2.1 政府主导的杭州模式 | 第24-26页 |
3.2.2 完全市场化的武汉模式 | 第26-28页 |
3.2.3 政企合作的上海模式 | 第28-29页 |
3.3 不同模式利弊分析与问题总结 | 第29-32页 |
3.3.1 不同模式利弊分析 | 第29-30页 |
3.3.2 不同模式问题总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西安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管理现状调研分析 | 第32-44页 |
4.1 自行车服务系统管理现状及问卷设计 | 第32-33页 |
4.1.1 系统管理概况 | 第32页 |
4.1.2 问卷设计与样本结构 | 第32-33页 |
4.2 使用者基本信息及其对系统了解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4.2.1 基本信息分析 | 第33页 |
4.2.2 对系统的了解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4.3 系统管理综合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35-42页 |
4.3.1 供给环节分析 | 第36-37页 |
4.3.2 运营环节分析 | 第37-40页 |
4.3.3 监督环节分析 | 第40-41页 |
4.3.4 维护环节分析 | 第41-42页 |
4.4 调查总结与现状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城市公共自行车多中心管理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 第44-55页 |
5.1 政府主导供给,彰显公益 | 第44-47页 |
5.1.1 宣传倡导,统筹规划 | 第44-45页 |
5.1.2 财政支持,政策优惠 | 第45-46页 |
5.1.3 完善制度,规范秩序 | 第46-47页 |
5.2 企业主控运营,增强效率 | 第47-50页 |
5.2.1 改进软件系统,提高服务能力 | 第47-48页 |
5.2.2 健全硬件设施,优化服务质量 | 第48-49页 |
5.2.3 合理商业运作,降低成本负担 | 第49-50页 |
5.3 多方协同监督,确保规范 | 第50-52页 |
5.3.1 加大政府部门监督力度 | 第50-51页 |
5.3.2 提高广大公民监督强度 | 第51-52页 |
5.3.3 增强社会力量监督效度 | 第52页 |
5.4 公众参与维护,追求共赢 | 第52-55页 |
5.4.1 提高意识,爱惜公共设施 | 第53页 |
5.4.2 文明使用,遵守交通秩序 | 第53页 |
5.4.3 积极参与,反馈意见建议 | 第53-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西安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综合情况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