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传热传质及分离性能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写和符号清单第13-17页
1 引言第17-18页
2 文献综述第18-36页
    2.1 快速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研究现状第18-26页
        2.1.1 快速变压吸附基本原理第18-19页
        2.1.2 快速变压吸附制氧用吸附剂第19-21页
        2.1.3 快速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第21-25页
        2.1.4 快速变压吸附制氧吸附床结构第25-26页
    2.2 快速变压吸附制氧吸附床内流动及传热传质模拟研究现状第26-33页
        2.2.1 快速变压吸附模型方程第27-32页
        2.2.2 快速变压吸附制氧吸附床内流动及传热传质数值模拟第32-33页
    2.3 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2.4 论文研究内容第34-36页
3 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及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第36-56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6-46页
        3.2.1 物理模型第36-37页
        3.2.2 控制方程第37-41页
        3.2.3 边界条件第41-43页
        3.2.4 模型参数计算第43-46页
    3.3 模型离散及计算方法第46-49页
        3.3.1 离散方法第46-48页
        3.3.2 计算方法第48-49页
    3.4 模型验证实验及结果第49-55页
        3.4.1 验证实验第49-52页
        3.4.2 验证结果第52-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及传热传质特性分析第56-68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RVPSA制氧循环过程及工艺参数第56页
    4.3 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特性第56-61页
    4.4 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质特性第61-62页
    4.5 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热特性第62-64页
    4.6 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及传热传质间的相互影响第64-67页
        4.6.1 各变量随时间变化及相互影响第64-66页
        4.6.2 浓度波与温度波的相互影响第66-67页
    4.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5 吸附压力和解吸压力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传热传质及分离性能的影响第68-93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循环工艺参数第68-69页
    5.3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的影响第69-75页
        5.3.1 对原料气充压阶段速度的影响第69-72页
        5.3.2 对放空降压阶段速度的影响第72-75页
    5.4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质的影响第75-80页
        5.4.1 对吸附相氧气浓度的影响第75-77页
        5.4.2 对吸附相氮气浓度的影响第77-80页
    5.5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热的影响第80-86页
        5.5.1 对原料气充压阶段气体温度的影响第80-83页
        5.5.2 对放空降压阶段气体温度的影响第83-85页
        5.5.3 对循环周期内气体温度的影响第85-86页
    5.6 对RVPSA分离性能的影响第86-91页
        5.6.1 对氧气回收率的影响第86-88页
        5.6.2 对BSF的影响第88-91页
    5.7 本章小结第91-93页
6 充压方式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传热传质及分离性能的影响第93-120页
    6.1 引言第93页
    6.2 原料气充压方式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传热传质的影响第93-100页
        6.2.1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的影响第95-96页
        6.2.2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质的影响第96-98页
        6.2.3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热的影响第98-100页
    6.3 中间气出气端充压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热传质的影响第100-107页
        6.3.1 循环工艺参数第100页
        6.3.2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质的影响第100-106页
        6.3.3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热的影响第106-107页
    6.4 中间气两步充压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热传质的影响第107-115页
        6.4.1 实验装置和内容第107-110页
        6.4.2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质的影响第110-113页
        6.4.3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热的影响第113-115页
    6.5 中间气出气端充压和两步充压对RVPSA分离性能的影响第115-118页
        6.5.1 中间气出气端充压对RVPSA分离性能的影响第115-117页
        6.5.2 中间气两步充压对RVPSA分离性能的影响第117-118页
    6.6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7 降压方式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传热传质及分离性能的影响第120-138页
    7.1 引言第120页
    7.2 放空降压方式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及传热传质的影响第120-126页
        7.2.1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的影响第122-123页
        7.2.2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质的影响第123-125页
        7.2.3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热的影响第125-126页
    7.3 真空降压方式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及传热传质的影响第126-134页
        7.3.1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的影响第127-129页
        7.3.2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质的影响第129-132页
        7.3.3 对RVPSA制氧吸附床内传热的影响第132-134页
    7.4 降压方式对RVPSA分离性能的影响第134-136页
        7.4.1 对制氧能耗的影响第134-135页
        7.4.2 对BSF的影响第135-136页
    7.5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8 结论第138-143页
    8.1 主要结果第138-140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40页
    8.3 展望第140-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3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53-15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研究
下一篇:公司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公司重组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基于巴基斯坦资本市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