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无机化学工业论文--工业气体论文--氧气及氮气论文--氧气、液氧的生产与储运论文

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写和符号清单第13-14页
1 引言第14-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53页
    2.1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研究现状第15-33页
        2.1.1 变压吸附制氧原理第15页
        2.1.2 变压吸附制氧用吸附剂第15-19页
        2.1.3 变压吸附制氧流程第19-21页
        2.1.4 变压吸附制氧循环步骤第21-23页
        2.1.5 变压吸附制氧用吸附器第23-26页
        2.1.6 变压吸附制氧数值模拟第26-33页
    2.2 径向流吸附器研究现状第33-51页
        2.2.1 径向流吸附器结构及流动型式第33-34页
        2.2.2 径向流吸附器内部流动特性第34-41页
        2.2.3 径向流吸附器内部流动数值模拟第41-47页
        2.2.4 径向流吸附器应用现状第47-51页
    2.3 存在的问题第51页
    2.4 论文研究内容第51-53页
3 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实验研究第53-72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实验第54-63页
        3.2.1 实验目的第54页
        3.2.2 实验装置第54-61页
        3.2.3 实验内容及流程第61-63页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3-71页
        3.3.1 径向流吸附器外流道内压力变化第63-64页
        3.3.2 径向流吸附器外流道内轴向静压分布第64-70页
        3.3.3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第70-71页
    3.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4 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数学模型第72-98页
    4.1 引言第72-73页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73-81页
        4.2.1 物理模型第73-75页
        4.2.2 控制方程第75-77页
        4.2.3 定解条件第77-79页
        4.2.4 参数确定第79-81页
    4.3 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第81-87页
        4.3.1 空间区域的离散第81-84页
        4.3.2 控制方程的离散第84-86页
        4.3.3 计算方法及用户自定义程序(UDF)第86-87页
    4.4 数学模型的验证第87-96页
        4.4.1 验证条件第87-88页
        4.4.2 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第88-96页
    4.5 本章小结第96-98页
5 四种流动型式的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数值模拟第98-147页
    5.1 引言第98-99页
    5.2 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的速度分布第99-117页
        5.2.1 Z型向心流第99-104页
        5.2.2 Z型离心流第104-108页
        5.2.3 ∏型向心流第108-112页
        5.2.4 ∏型离心流第112-117页
    5.3 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的压力分布第117-135页
        5.3.1 Z型向心流第117-122页
        5.3.2 Z型离心流第122-126页
        5.3.3 ∏型向心流第126-130页
        5.3.4 ∏型离心流第130-135页
    5.4 吸附源项对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的影响第135-142页
        5.4.1 Z型向心流和Z型离心流第135-138页
        5.4.2 ∏型向心流和∏型离心流第138-142页
    5.5 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型式分析第142-145页
        5.5.1 流动型式对径向速度不均匀性的影响第142-144页
        5.5.2 中心流道和外流道轴向静压分布第144-145页
    5.6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6 结构参数对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影响第147-195页
    6.1 引言第147-148页
    6.2 外流道宽度对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流动影响第148-162页
        6.2.1 Z型向心流和Z型离心流第148-155页
        6.2.2 ∏型向心流和∏型离心流第155-162页
    6.3 中心流道气流分布孔对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影响第162-177页
        6.3.1 Z型向心流和Z型离心流第163-170页
        6.3.2 ∏型向心流和∏型离心流第170-177页
    6.4 外流道气流分布孔对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内变质量影响第177-192页
        6.4.1 Z型向心流和Z型离心流第178-185页
        6.4.2 ∏型向心流和∏型离心流第185-192页
    6.5 径向流吸附器结构参数影响对比分析第192-194页
    6.6 本章小结第194-19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95-198页
    7.1 结论第195-196页
    7.2 创新点第196-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09页
附录A 部分模型参数第209-211页
附录B 部分自定义源项程序(UDF)第211-217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217-21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219页

论文共2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蒸汽在高分压不凝气体中扩散流动的传质研究
下一篇:RVPSA制氧吸附床内流动、传热传质及分离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