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推拿结合太极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传导速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6-10页
引言第10-13页
临床研究第13-30页
    1 研究内容第13-17页
        1.1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1.2 受试者来源第14页
        1.3 诊断标准第14页
        1.4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第14-15页
        1.5 受试者退出实验的条件及步骤第15页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第15-16页
        1.7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第16页
        1.8 不良事件的处理第16-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1 研究设计类型第17页
        2.2 样本含量第17页
        2.3 随机方法第17页
        2.4 实验对照设计第17-18页
        2.5 盲法精神的实施第18页
    3 治疗方案第18-23页
        3.1 一般治疗第18-19页
        3.2 分组治疗第19-21页
        3.3 临床观察指标第21-22页
        3.4 疗效评价第22页
        3.5 依从性评价第22页
        3.6 安全性评价第22-23页
        3.7 统计方法第23页
        3.8 质量控制和保证第23页
    4 研究结果第23-30页
        4.1 一般资料第23-24页
        4.2 两组均衡性分析第24页
        4.3 治疗前两组组间血糖水平比较第24-25页
        4.4 治疗前组间神经传导速度水平差异第25-27页
        4.5 治疗2月后同组组间神经传导速度水平比较第27-29页
        4.6 依从性分析第29页
        4.7 安全性分析第29-30页
讨论第30-44页
    1.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第30-32页
        1.1 病名探讨第30页
        1.2 病机研究第30-32页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第32-33页
    3. 推拿及太极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第33-35页
        3.1 选择推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依据第33页
        3.2 祖国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作用第33-34页
        3.3 现代医学对手法机制的阐述第34-35页
    4. 课题所选的治疗方法第35-40页
        4.1 选取穴位的理由第35-37页
        4.2 课题采用的推拿治疗方法第37-38页
        4.3 选择24式太极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依据第38-40页
    5. 选择甲钴胺作为对照组的原因第40页
    6. 神经传导速度作为检测指标的临床依据第40-42页
        6.1 神经肌电图检查的原理第40-41页
        6.2 神经肌电图检查的优势第41页
        6.3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依据第41-42页
    7. 推拿结合太极拳治疗糖尿病周围并发症的意义第42-44页
        7.1 理论创新——太极拳合并推拿治疗DPN首次提出第42页
        7.2 方法创新——推拿手法与太极拳功法并重第42页
        7.3 应用创新——太极拳合并推拿应用于DPN患者防治第42-43页
        7.4 应用前景广阔第43页
        7.5 经济效益巨大第43页
        7.6 社会效益第43-44页
课题研究疗效性分析第44-45页
问题与展望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件第50-65页
    附件一:综述 中医对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第50-57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件二第57-58页
    附件三第58-61页
    附件四第61-64页
    附件五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病灶对侧头电针干预脑出血血肿吸收和肢体运动障碍改善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基于大脑半球功能非对称理论对舍曲林联合rTMS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