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三、简要评述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一、文章框架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征地拆迁类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概述 | 第21-29页 |
第一节 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3页 |
一、征地拆迁 | 第21-22页 |
二、群体性事件 | 第22页 |
三、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征地拆迁类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 第23-24页 |
一、和谐有序型 | 第23页 |
二、无序对抗型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分析 | 第24-29页 |
一、社会冲突理论 | 第24-26页 |
二、社会治理理论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影响 | 第29-35页 |
第一节 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 | 第29-31页 |
一、昆明晋宁县征地群体性事件概述 | 第29-30页 |
二、晋宁县征地群体性事件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影响 | 第31-35页 |
一、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 第31-33页 |
二、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征地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 第35-51页 |
第一节 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 第35-40页 |
一、征地拆迁政策不合理 | 第35-36页 |
二、征地拆迁法律不健全 | 第36-38页 |
三、土地征迁程序不合理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处置机制局部失灵 | 第40-44页 |
一、分配机制不合理 | 第40-41页 |
二、诉求机制不完善 | 第41-43页 |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政府部门自身不足 | 第44-47页 |
一、政府角色偏差 | 第44-45页 |
二、应对方式失当 | 第45-46页 |
三、人员素质不高 | 第46-47页 |
第四节 被征迁人表达方式失当 | 第47-51页 |
一、传统观念束缚 | 第47-49页 |
二、知识水平限制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征地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 | 第51-67页 |
第一节 健全征地拆迁制度体系 | 第51-56页 |
一、依法制定征地拆迁政策 | 第51-52页 |
二、完善征地拆迁法律法规 | 第52-54页 |
三、严格规范征迁程序 | 第54-56页 |
第二节 完善征迁机制建设 | 第56-60页 |
一、依法分配各方利益 | 第56-57页 |
二、拓宽法治诉求渠道 | 第57-59页 |
三、完善法治监督机制 | 第59-60页 |
第三节 治理主体行为的法治化建设 | 第60-64页 |
一、严格依法行政 | 第60-61页 |
二、强化法治思维 | 第61-62页 |
三、提高工作能力 | 第62-64页 |
第四节 提升农民素质 | 第64-67页 |
一、转变传统观念 | 第64-65页 |
二、提升知识水平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