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氮化钛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氮化钛的基本性质 | 第13-14页 |
1.2.2 TiN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1.2.3 TiN材料的应用 | 第15-19页 |
1.3 贵金属修饰 | 第19-23页 |
1.3.1 贵金属纳米材料 | 第19-20页 |
1.3.2 贵金属修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3.3 贵金属催化剂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 多巴胺的检测 | 第23-25页 |
1.4.1 多巴胺简介 | 第23页 |
1.4.2 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3 多巴胺的电化学氧化机理 | 第24-25页 |
1.5 双氧水的检测 | 第25-27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1.5.2 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5.3 双氧水的还原机理 | 第27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以及主要创新点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实验和方法 | 第30-37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0-31页 |
2.2 电极的制备 | 第31-34页 |
2.2.1 不同形貌氮化钛(TiN_x)电极的制备 | 第31-33页 |
2.2.2 Tyr-Ag/TiN_x电极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3 Au/TiN_x电极的制备 | 第34页 |
2.3 电极材料的表征 | 第34-35页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谱(EDS)分析 | 第34页 |
2.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4页 |
2.3.3 恒电位阶跃测试 | 第34-35页 |
2.4 电化学测试 | 第35-37页 |
2.4.1 电化学原位红外分析 | 第35页 |
2.4.2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5-36页 |
2.4.3 计时电流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测试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钛基氮化钛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37-44页 |
3.1 氮化温度对电极渗氮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 TiN_x膜电极、多孔电极和纳米管电极的表征分析 | 第38-42页 |
3.2.1 XRD分析 | 第38-39页 |
3.2.2 SEM分析 | 第39-41页 |
3.2.3 EDS分析 | 第41页 |
3.2.4 恒电位阶跃测试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Tyr-Ag/TiN_x电极的制备及对双氧水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4-57页 |
4.1 Tyr-Ag在TiN_x膜电极上的修饰 | 第44-47页 |
4.2 Tyr-Ag/TiN_x电极的制备条件对H_2O_2电化学还原的影响 | 第47-50页 |
4.3 Tyr-Ag/TiN_x电极的表征 | 第50-52页 |
4.4 Tyr-Ag/TiN_x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52-54页 |
4.5 Tyr-Ag/TiN_x电极对H_2O_2的安培响应 | 第54-55页 |
4.6 Tyr-Ag/TiN_x电极的抗干扰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分析 | 第55-5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TiN_x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7-78页 |
5.1 DA在TiN_x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57-60页 |
5.1.1 溶液pH对电催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5.1.2 扫速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 计时电流法测定DA | 第60-63页 |
5.2.1 外加电位的选取 | 第60-62页 |
5.2.2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62-63页 |
5.3 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DA | 第63-65页 |
5.4 TiN_x电极的抗干扰性能分析 | 第65-66页 |
5.5 抗坏血酸对DA检测的影响 | 第66-69页 |
5.6 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分析 | 第69-72页 |
5.7 测试后TiN_x电极的SEM分析 | 第72-73页 |
5.8 Au修饰TiN_x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73-77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6.1 总结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3页 |
作者简历 | 第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