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油泥处理与泥层残油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1.1 油泥概述 | 第14-16页 |
1.1.1 油泥组分 | 第14页 |
1.1.2 油泥特点 | 第14-15页 |
1.1.3 油泥毒性 | 第15-16页 |
1.2 油泥处理方法 | 第16-26页 |
1.2.1 油泥一般处理方法 | 第16-21页 |
1.2.2 三相分离处理方法 | 第21-26页 |
1.3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26-2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5 创新点 | 第27-3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0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2.3 分析各指标方法 | 第32-38页 |
2.3.1 样品含水率、含固率、含油率的测定 | 第32页 |
2.3.2 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方程的测定 | 第32-35页 |
2.3.3 分光光度计法测泥层含油率 | 第35-36页 |
2.3.4 挂片腐蚀仪测定水层腐蚀率 | 第36-38页 |
第3章 广西油泥泥层残油率的研究 | 第38-54页 |
3.1 分离剂的分离效果研究 | 第38-43页 |
3.1.1 分离剂PN | 第39-40页 |
3.1.2 分离剂KL | 第40-41页 |
3.1.3 分离剂复配实验 | 第41-43页 |
3.2 萃取剂的选用 | 第43-44页 |
3.3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4-53页 |
3.3.1 泥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2 搅拌强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3 搅拌方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4 反应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5 沉降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9-51页 |
3.3.6 洗涤次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 复配剂对广西 2 | 第53页 |
3.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新疆油泥泥层残油的研究 | 第54-72页 |
4.1 萃取剂的选用实验 | 第54-55页 |
4.2 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55-58页 |
4.2.1 反应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2 搅拌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3 搅拌强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57页 |
4.2.4 泥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 三相分离后泥层再处理的研究 | 第58-62页 |
4.3.1 萃取剂1萃取实验 | 第58-60页 |
4.3.2 萃取剂2萃取实验 | 第60-62页 |
4.4 现场中试 | 第62-68页 |
4.4.1 工艺路线简图 | 第62页 |
4.4.2 流程说明 | 第62-63页 |
4.4.3 现场设备安装图 | 第63页 |
4.4.4 中试结果 | 第63-65页 |
4.4.5 检测报告附图 | 第65-67页 |
4.4.6 中试效果图 | 第67-68页 |
4.4.7 中试试验成本估算 | 第68页 |
4.5 实验室实验与中试试验的比较 | 第68-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广西油泥结论 | 第72页 |
5.2 新疆油泥结论 | 第72-73页 |
5.3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附录 | 第86-88页 |